日期查询:2025年08月08日

探寻农耕文明 赋能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郭丽菲
  
  近日,太原学院中文系“探寻农耕密码,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太原市阳曲县,聚焦当地特色小米产业的发展状况展开专题调研。
  实践队首站抵达阳曲县泥屯镇。在俊才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质谷子示范基地,近距离观察优质谷子新品种的种植规模,了解滴灌技术、有机栽培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前往阳曲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调研传统农业与电商直播的融合实践,全面了解“阳曲小米”从包装设计、物流体系到线上销售渠道的全链条升级;与阳曲县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及清风良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负责人展开座谈交流。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现代农业技术对产业的赋能作用,认识到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与挑战,进一步明晰了服务乡村的责任。
  调研期间,太原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显久专程看望了实践队师生,勉励师生将专业学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好文字的力量,通过品牌故事创作、包装设计升级、媒体传播策划等方式,推动学科优势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为小米产业注入文化动能,在广袤田野间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座谈会后,陈显久与师生一同考察了种植基地,查看小米苗生长情况,并与农户交流种植难题与需求。随后,大家前往阳曲县晋谷香农产品有限公司,参观小米从收获、存储、筛选到包装的全过程。此行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小米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技术支撑,也离不开文化赋能,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将学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用行动服务乡村发展。
  笔尖凝乡土,脚步量振兴。这场以青春丈量土地的实践之旅,让中文系学子在乡土中国的课堂中读懂了“三农”工作的时代命题。未来,实践队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打磨品牌推广方案、创作小米文化故事,用文字传递米香,用文化赋能产业,让文字力量持续赋能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