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30日

立足“防”“早”“救”阳高合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赵文元
  
  连日来,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大同市阳高县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立足“防”“早”“救”,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压实防汛责任,坚决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
  完善防汛指挥体制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强化气象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从形势分析、预案完善到隐患排查等方面进行细致安排。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构建起高效指挥体系。县级领导带队巡河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阳高县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守口堡水库、黑水河、黄水河等重点区域巡查,第一时间掌握水位涨势、河堤安全情况。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在罗文皂镇、大白登镇、古城镇设置临时集中安置点,配备609个床位及充足的生活物资,储备了防汛编织袋7.2万条、砂石料8000方、各类抢险设备87台,并向重点乡镇调拨1万条编织袋、发电机、抽水泵等应急物资。县级4支骨干救援队和2支社会应急队伍严阵以待,各乡镇268支3749人的抢险队伍及236台工程机械车辆24小时待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阳高县坚持“以防为主、防住为王”,细之又细做好巡查排险。对水库、河道、过水桥涵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构建“人防+技防+物防”协同体系,做到汛期不结束,排查不停止、整改不间断。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部门、各乡(镇)党政主职汛期全程在岗,包村干部驻村值守,遇强降雨时立即启动“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同时落实好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灾害信息员的“吹哨人”作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