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音阶”奏响基层治理“新韵律”
本报记者 陈彤
7月29日,记者从太原市小店区了解到,坞城街道山大社区党委牵头,辖区5个小区的党支部积极响应,创新推出“五声音阶”工作法,以中国传统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为框架,将党建引领、民生服务、多元协同、居民自治、文化融合五大治理要素融入“音阶”,既保留传统文化韵味,又破解了社区治理中的“老难题”,让基层治理有了“新韵律”。
“宫音定调”党建引领,把准治理“主旋律”。宫音稳定,在音阶中为“1”,是五音之首,就像是社区治理的定音鼓。地矿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坚持以“宫音”为核心,党支部牵头组建物业、产权单位共同参与的“红色指挥营”。每月定期组织“一月一议”,将小区车位紧缺问题、电动车充电桩不足等问题摆到桌面上,积极协商,统筹解决。
“商音润心”服务下沉,弹好民生“暖心调”。商音清越,在音阶中为“2”,讲究“通达”,对应着精准化、精细化的小区服务,是打通联系群众的 “最后100米”。为了满足老中青幼全龄需求,社区党委广泛链接社会资源,推动山西大学北家属院小区打造更为完整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居民关注的“衣食住行”浓缩到小区周边,用“微服务”解决“大民生”。
“角音协同”多元联动,合奏治理“和弦音”。角音上扬,在音阶中为“3”,主生长,对应激活多元主体活力,形成“社区统筹、小区主导,各方参与”的治理合力。针对蕴华庄小区管理“顽疾”问题,社区创新“角音联盟”机制,把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律师拉进“共治联盟”,共同制定《小区养犬公约》等。
“徵音聚气”居民自治,唱响当家“主人翁”。徵音明亮,在音阶中为“5”,代表着居民自治的热情。今年以来,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海南岛”小区党支部创新居民自治形式,推行“居民自治五步走”,通过“需求共提、方案共谋、行动共担、成果共评、长效共管”五个步骤让居民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当家人”。
“羽音铸魂”文化为桥,谱好邻里“和谐曲”。羽音柔婉,在音阶中为“6”,最能拉近距离。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实施“文化铸魂”工程,精心打造“红色传承课、非遗传承课、美育提升课”等课程体系,聚焦“一老一小”,涵盖各个方面,让文化成为凝聚社区共识、滋养居民心灵的“精神纽带”。
如今,走进山大社区,“五声音阶”的旋律无处不在。这“五声音阶”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柴米油盐的温暖,映照着基层治理最生动的模样——让每个音符都落地生根,让每颗民心都与社区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