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脉动 守护生命安全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地震来了,应该往哪儿躲?”“厨房危险在哪儿?”7月28日,40多组家庭、80余名青少年及其家长在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与巴克创奇危机小镇之间完成了一场“沉浸式生命教育”。当天,是唐山大地震49周年纪念日,由山西省地震局、团省委、团太原市委、团晋源区委指导,太原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市华都社区、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巴克创奇梦工厂,共同举办了“地震科普 安全‘童’行——探索地球脉动,守护生命安全”研学活动,用沉浸式实景体验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防灾减灾的“关键一课”。
参观首站,太原地震监测中心化身为“地球诊室”。在专业人员带领下,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地震仪的“心跳”——数据记录仪实时显示出微弱却规律的波形。“原来地壳真的在‘说话’!”11岁的小芮兴奋地说。
随后,车队驶入巴克创奇危机小镇。逼真的“地震小屋”率先“发难”——3至7级震感逐级递增,地板左右摇晃,头顶灯具晃动,孩子们迅速“伏地,遮挡,手抓牢”。“厨房最危险的是煤气管道。”讲解员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模拟燃爆,让现场瞬间安静。
穿过 “危机桥”,滚滚浓烟扑面而来。弯腰、捂口鼻、贴墙前行,孩子们在烟雾屋里体验火灾逃生。紧接着,大家登上消防车,抱起水枪对准“火点”喷射。在地铁车厢里,警报骤响,大家按指示有序撤离。最后的水上环节,孩子们轮番实操心肺复苏,为“溺水者”赢得“黄金四分钟”。“以前只在书本里看过,今天全部‘演’了一遍,比做十套卷子都管用。”家长王女士感慨地说。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领取了“防灾护照”纪念本,背面印着简短有力的避险口诀。
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把纪念唐山大地震与青少年安全教育创新结合,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里把知识变成肌肉记忆,把“安全童行”的种子播撒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