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25日
晋城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团建工作新路径

织密青春网格 共筑发展新局


  本报记者 李茹霞 文/图
  
  7月22日14时,烈日当空。一名外卖骑手推开位于晋城市凤台西街的“青春驿站”玻璃门,空调冷气扑面而来,“能歇脚能喝水,真不赖”!这个20平方米的驿站里,此刻还坐着两名快递员,正在歇脚、充电。
  驿站里这一幕,正是晋城共青团组织向新兴领域纵深拓展的生动写照。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快速发展带来的青年工作格局变革,团晋城市委以入选全国新兴领域团建重点城市为契机,创新构建起“组织建设—精准服务—价值反哺”三维赋能闭环工作体系,着力织密“青春网格”,让新兴青年力量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织密组织网 破解覆盖难题
  
  当外卖骑手、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等新兴青年群体日益壮大,传统组织覆盖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团晋城市委的破局之策,是从重构组织体系入手。
  在纵向贯通上,依托晋城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支持,将新兴领域团建纳入基层党建整体规划。市级层面建立“一周一汇报”攻坚机制,县、区推行“一县一亮点”责任制,形成三级联动的组织架构。
  在横向联动上,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社群相亲”原则,联合晋城市邮政局、市工商联等成立市级行业团工委。目前,已建成市级六大行业团工委、9个县级行业团组织。在皇城相府大厦,楼宇团支部通过“筑梦空间”辐射带动入驻企业青年;兰花城商圈则采用“1+N”工作模式,将商圈青年纳入组织体系。
  在前沿突破上,敏锐捕捉青年兴趣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电子竞技团工委借势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文化热点筹备省级赛事;民宿协会团工委紧扣“十四五”文旅康养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在汉服社团、动漫社群中孵化的兴趣型团小组,则成为组织覆盖的柔性补充。
  “我们的目标是‘先组建、后规范’,核心是让青年找得到团组织,团组织也找得到青年。”团晋城市委书记李剑介绍,通过党建带团建,在楼宇、商圈、园区等青年集聚区建立枢纽型团组织,有效破解了“楼宇孤岛”“群体分散”“联系薄弱”等长期困扰基层团建的难题,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共青团组织体系。
  
  精准暖“新”直抵青年需求
  
  组织架构的完善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解决新兴青年群体的现实需求。为此,团晋城市委聚力精准化服务,实施“四维暖新”赋能工程。
  加强“新”兴引领。举办2025年晋城市 “青马工程”新兴领域青年骨干培训班,定期开展青联委员政治学习活动,并推荐9名新兴青年参加中央、省级培训班。此外,精心打造的“青社学堂”创新采用“科普讲座+公益义诊”模式,为新兴青年群体送上关怀;“青年直播间”开展政策宣讲等活动;联合市委社工部开展“助新学堂”外卖骑手应急救护培训,助力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强化急救知识储备和实操技能。
  做实暖“新”行动。建立“青年需求动态数据库”,针对新兴领域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开展专题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精准把握青年需求。遍布银行网点、便利店的218个“青春驿站”,形成主城区15分钟服务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避暑取暖、歇脚饮水等服务。“晋团暑期学堂”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新兴青年子女提供暑期托管。
  搭建暖“新”平台。大力推动“青”字号品牌走进新兴领域,在“青年直通车”招聘会、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人才创业沙龙等平台,为青年们提供就业创业指导。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为新兴青年群体开展专题讲座,拓宽青年视野。晋城市青企协的“走亲戚”等活动为青年企业家搭建起交流学习平台。更实质性的突破是政策参与机制——17名列席市两会的新兴青年代表提出的建议得到重视并被采纳。
  丰富暖“新”活动。先后组织600余名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兴青年参加“争做潮头新‘哪吒’青春奋进正当时”新兴青年群体主题观影活动、“暖 ‘新’观影·欢庆七一”活动,在光影世界中传递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开展“美丽晋城 青春行动”新兴青年群体亲子植绿护绿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形式,播撒绿色发展的种子,以实际行动为城市生态建设贡献力量。举办“青春有约·美丽乡村·冰雪奇缘”青年交友联谊主题活动,为50余名单身新兴青年拓宽交友渠道,解决婚恋问题。
  
  青春反哺社会 价值双向赋能
  
  服务的终极目标在于激发青年反哺社会的内生动力,晋城的实践正在催生三重价值蜕变。
  个体价值得到升华。大力挖掘培树新兴青年典型,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团晋城市委开展了寻找 “新时代青年先锋”主题活动,推选出8名不同行业的新兴青年获此殊荣,并通过团属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为新兴青年群体立标杆树榜样。同时,启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榜样力量·奋斗之光”系列主题宣讲暨青年榜样故事分享活动,通过典型引领示范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深入实施“千联万聚常引”项目,分层分类建立新兴青年群体骨干人才库,广泛吸纳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骨干加入青联和青企协,持续拓展骨干人才队伍。目前,联系服务各类新兴青年骨干71人,形成了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常态化发挥作用的新兴青年队伍。
  组织效能充分释放。因地制宜设计青年夜校“招牌菜”,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企业及社会组织的优秀讲师力量,开设“百花齐放”的课程,努力把夜校打造成青年活动品牌的“孵化器”,赋能青年学习实践全链条。截至目前,晋城市共开设青年夜校28家,开展课程231节,参与人数4637人次。此外,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造梦屋“青年之家”为平台,倾力打造基于社群化运营的 “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筑梦空间”多维构架新兴文艺青年聚集地,通过兴趣空间和课程打造社交场景,从而社群化连接覆盖各类新兴文艺青年群体,实现团组织触角的有效延伸。开展“团青联心·晋青聚力”青年企业家走基层活动,充分感受晋城市乡村振兴、文旅康养、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增强新兴青年群体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参与持续深化。做实做细团中央“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社区建设,城区臻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承接项目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87场,服务青少年2423余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超90%。聚焦“社区青春行动”提质扩面,积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入驻社区、服务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打造城区东圣社区 “五点半课堂”、沁水杏园社区“团团活力圈”、陵川城南社区“狮口诗刊”等一批符合青年需求的工作品牌。组建顺丰“移动哨兵”青年突击队,凭借快递小哥高频流动特性使其成为“宣传喇叭”“移动探头”,化身基层社会治理的“合伙人”。
  
  深化试点成果 探索“晋城方案”
  
  “共青团服务新兴青年群体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附加题,而是压轴题。”李剑表示,晋城正全力深化全国新兴领域团建工作重点城市试点成果,未来工作将沿着3个方向持续深化——持续攻坚破题,配合市委社工部摸清团组织和青年底数,提升工作效能;聚焦晋城特色与中心工作,在康养文化、经济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重点领域发力,推动民宿协会、交通运输、律师等行业团工委建设,实现组织覆盖从“有形”向“有效”深化;强化服务引领,依托“青年夜校”“青春驿站”“筑梦空间”等团属阵地,广泛开展思想引领、技能培训、交友交流等活动,持续增强新兴青年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新兴领域是青年集聚的新阵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共青团必须牢牢守住的政治责任田。”李剑强调,“我们要把新兴领域团建作为践行‘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核心战场,团结引领广大新兴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晋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晋城方案。”
  如今,随着青年骨干人才库的持续扩容,新兴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晋城探索的“组织建设—精准服务—价值反哺”闭环机制日益完善。
  当青春网格里的点点星火与城市发展的强劲脉搏同频共振,那些曾经分散、流动的力量,正被点燃、被凝聚,汇成照亮城市未来的蓬勃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