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寻踪 感悟“善”文化的千年传承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张舒蕾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文法与外语学院“晋善修缘”社会实践队深入晋中市祁县城赵镇修善村,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刻体验乡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修善村的百善壁前,斑驳墙面上形态各异的“善”字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善德基因的绵延。新二十四孝图文化墙以“教父母用智能手机”“陪父母聊天”等现代场景,为孝道内涵注入时代解读,引发队员们对新时代美德的热议。作为“三贤故里”,该村文化长廊记载着先贤的德行故事,其精神至今仍滋养着村民,而邻里互助的日常,更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善”从文字到现实的生动实践。
队员们还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段续斌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修善村“善”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并详细记录了村落文化建设的经验,对基层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拜访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郝绍明,了解他的经历,感悟到“善”文化在党员身上的体现;走访享受五保待遇的王维书,体会到修善村“善”文化的浓郁氛围和深厚积淀。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修善村“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见证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的交融共生。
走进中华梨苑、“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九龙口生态园等地,队员们细致考察了“善”元素在特色农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及旅游业态创新中的融合实践。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为产业融合提出初步建议,成为校地合作中知识反哺基层的生动实践。
实践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实践队将带着在修善村汲取的“善”文化养分,把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青年视角下的思考与行动,持续关注修善村的发展,助力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推进,让“善”的传承与创新在青年力量的参与下绽放出更具时代活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