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23日

古城弦歌再起“伙伴计划”以文化浸润童心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接答比拼。诗中那些灵动的风、缠绵的雨、娇艳的花、皎洁的月,仿佛也被这股蓬勃朝气唤醒,从书页里悄悄跑出来,在庭院中轻轻流转、盘旋。
  7月19日,晋中市祁县昭馀古城的八吟书院内,20余名青少年在书院创始人郭金战的带领下,以吟唱方式演绎诗词经典。一名刚在诗词挑战赛中获胜的女孩仰头对志愿者说:“原来古诗里的月亮,真的会跟着我们回家。”
  这场名为“童声朗朗——庭筠笔墨·词句中的生平”的活动,是祁县“伙伴计划”的缩影。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落地古城社区,直面辖区1900余名青少年的成长困境——其中近300名困境儿童因家长忙于生计面临课后失管、兴趣单一、社会参与匮乏等难题。该项目以古城为课堂,以文化为纽带,探索出一条“资源活、服务准、实践深”的创新路径。
  
  社区痛点 当陪读家庭撞上文化困境
  
  祁县古城社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人文记忆。辖区内汇聚祁县第四中学(原祁县中学)、祁县第二中学、祁县第二小学及一所幼儿园,青少年常住人口达1900余人,其中困境青少年约300人。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撤校合并促使众多家庭为给孩子创造优质教育条件,纷纷涌入城市,租房陪读、打工谋生成为生活常态。而古城社区内老旧小区林立、老旧房屋密集,低廉的租金吸引了大量陪读家庭聚集,形成困难群体集中居住的特殊现象。
  这些低收入家庭中,家长或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或因亲职能力不足,导致青少年面临课后无人辅导、兴趣特长单一、学业与课余生活失衡等问题。此外,实践锻炼平台匮乏,心理健康隐患初现,尤其是特殊家庭青少年,在心理调适和社区融入方面面临双重困境。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 “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落地古城社区,为破解青少年成长难题带来新契机,也为社区青少年服务事业注入蓬勃活力。
  
  唤醒地标 让历史成为青少年的课堂
  
  昭馀古城内,晋商老街、渠家大院等29处文化地标曾是静默的历史符号,如今因“伙伴计划”焕发新生。
  祁县复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 “古城·童伴坊”为依托,秉持“资源交响”理念,以社区为枢纽,深度挖掘社区优势资源。精心绘制古城“三圈融合”脉络图,将昭馀古城、晋商老街、渠家大院等29个特色阵地有机串联,打造功能完备的阵地矩阵;创新“社工+”模式,持续拓展社区资源圈层;以“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为引擎,设计契合青少年需求的子项目,构建古城项目生态圈,“小板凳”红色课堂和 “古城星推官”“古城小管家”“古城童伴坊”“共享哥哥姐姐”等子项目,将古城资源具象化、可视化,推动“伙伴计划”服务项目持续深化,实现“1+N”的裂变效应。
  八吟书院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活动中,郭金战将李白诗韵谱曲吟唱,孩子们在接力比拼中脱口而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诗句从书本中跃入现实。
  这位书院创始人不禁感慨:“当孩子们用吉他伴奏、吟诵古诗时,千年文脉有了青春回响。”
  
  精准陪伴 “三味课堂”破解成长困局
  
  面对困境儿童课后失管痛点,“伙伴计划”广泛汇聚“青春力量”,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共享哥哥姐姐”,构建“社工+志愿者”协同陪伴模式,常态化开展“三味课堂”,有效解决青少年假期无人陪伴、陪伴质量不高的难题。
  党味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组织观看红色教育影片,线下开展红色书籍阅读分享、红色故事讲述活动,并组织青少年打卡古城及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在潜移默化中为青少年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本味课堂聚焦学业困难青少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爱心陪伴”服务。在为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与情感关怀,助力其全面发展。
  趣味课堂开设蜡染、泥塑、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融入手鼓、尤克里里等艺术课程。“童声朗朗”经典诵读、创意手工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体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紧扣青少年成长需求,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角色赋能 从文化接收者到社区建设者
  
  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推出“行走的课堂+角色化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推动青少年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
  组织青少年探访昭馀古城、渠家大院、文庙等文化地标,让他们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魅力;开展“童趣网格·立志启航”小小网格员职业初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通过举办“古城年·最中国”“网格员体验日”“古风公益市集”“古城诗词大会”“爱水·益‘祁’来”“我是祖国小卫士”等特色活动,将红色教育、安全教育、自我认知教育、水资源保护等主题融入其中,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创新服务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伙伴计划”服务的吸引力与实际成效。在“童趣网格·立志启航”活动中,参与者化身“小小网格员”,从怯于交流到主动调解邻里纠纷;节水实践后,青少年成为“护水小卫士”,承诺践行环保;更有内向的孩子主动报名参加非遗课程,成为“小小传承人”。
  
  全域共振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新颖的服务形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固有局限,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与主动性,助力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社区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据社区反馈,该项目实施以来,社区事务参与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0%,累计吸引500余户家庭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家长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从72%提升至86%,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300小时,成功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服务青少年成长的进程中,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高度重视其心理发展与社会融入。祁县复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特殊家庭青少年面临的心理调适与社区融入难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增强自信,成功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未来,“伙伴计划”的开展将在服务设计中融入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内容,助力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