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绘就红色传承新画卷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霍宇晗
7月7日至12日,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实践队师生深入晋中市太谷区开展了“晋彩青春·赓续荣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镜头为笔、以脚步为墨,在太行烽火旧址中追寻信仰坐标,于乡村振兴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红色篇章,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奔涌传承。
智解传播密码 共谱融合新篇
7月8日,实践队与太谷区融媒体中心、文旅局相关人员开展深度对话。太谷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高虹以《神出鬼没“麻雀战”》等作品为例,倡导“青年视角+多元表达”的创作理念,并分享了与史志研究室联合推出的广播剧《青春忆峥嵘》,通过青年声线实现红色叙事“破圈层”传播。太谷区文旅局副局长杨兆晶展示了与山西传媒学院合作创作的歌曲、短视频《太谷记忆》,对地方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提出了期待。
两场座谈会成为实践队的 “思维充电站”,让队员们对太谷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及红色文旅的发展现状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会后,各小组迅速进入创作状态——视频组当晚定稿拍摄方案,推文组产出首篇纪实,调查组细化万字报告框架。青年创意与红色基因的碰撞,正催生“媒体融合+文旅赋能”的立体传播模式。
踏访红色地标 镌刻青春信仰
7月9日至10日,实践队踏访太谷红色地标,接受精神洗礼。在马定夫烈士纪念碑前,泛黄的战地日记上“护民如护目”的字迹力透纸背;范村民兵纪念馆内,00后讲解员讲述了“麻雀战”智慧,门板担架、粗粮送前线的细节令人动容;铭贤学校旧址中,青砖灰瓦间的青苔与瓦当光泽,定格着晋中首个党小组秘密传播革命火种的峥嵘岁月。
新闻学专业的韩卓儒在调研日志中写道:“碑文上记载的英勇事迹,读起来感到心潮澎湃;馆内泛黄的书信,写满了壮志豪情。这次参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肩头上的责任——身处新时代,更要继承先辈的伟大精神,勇敢扛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我也希望自己像范村的基层青年工作者那样心怀热忱、脚踩泥土,通过不断打磨历练,用新时代的视角与思考,助力乡村文化发展,让红色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记住、传承!”数字出版专业的杨嘉颖感慨道。
实践结出硕果 传承革命薪火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与团太谷区委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对此次实践之旅进行汇报总结。活动期间,实践队共完成6条微信公众号推文、3个短视频作品、1篇万字调研报告。团太谷区委副书记常嘉欣点赞:“红色文化就是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主动走近它、传播它。期待日后的深化合作,让太谷的红色故事成为基层振兴的精神动力!”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温建梅总结道:“山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生动教材。让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用实践作品传承精神、服务地方,在培养高质量传媒人才的同时,讲好红色故事、山西故事,是山西传媒学院光荣的使命与责任。”
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仍在延续。正如实践队队员日志中所写:“这场寻迹之旅,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情回望,也是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学子淬炼信仰、传承薪火的生动实践。太谷的红韵,让我们手里的镜头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未来,朝气蓬勃的新闻传播学院广大青年学子将继续在实践中锤炼“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三晋大地上的革命精神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的光彩,让更多人透过他们的作品感受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