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8日

吕梁:稳住就业“基本盘”托起民生“幸福梦”


  本报记者 贺建锋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事关千家万户,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形势多变的大环境下,今年上半年,吕梁市牢牢绷紧稳就业这根“弦”,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措施,稳固了就业 “基本盘”,推动了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交出了一份底色足、成色亮的稳就业答卷。
  吕梁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吕梁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29319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3.3%;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情况表现突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高达226975人,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达到113.45%,而且就业范围广泛,其中省外就业58630人、省内县外就业76153人、县内就业92160人,还有32人在国外实现就业,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
  
  劳务品牌助力农民工就业增收
  
  在吕梁,具有鲜明地域标记的“吕梁山护工”已经成为特色劳务品牌和吕梁的一张“金字招牌”,正在走向全国,如同一张亮闪闪的就业“金名片”,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为了持续擦亮 “吕梁山护工”金字品牌,吕梁市实施了“一县一品牌、县县有特色”战略。目前,已申报创建了“吕梁山护工”“岚县土豆宴厨师”等5个省级劳务品牌,评选认定了“岚县面塑制作”“临县青塘粽子工”等9个市级品牌;还培育发展了“中阳耳农”“文水葫芦工匠”等10个县级品牌,这些品牌累计辐射带动15万人实现就业。为进一步提升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吕梁市今年全面实施劳务品牌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建立了7个劳务品牌联盟,起草了《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文件,并筹备召开首届吕梁市劳务品牌交流推进大会。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吕梁市劳务品牌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锚定就业这件群众最有感的心头大事,吕梁市人社部门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为抓手,通过实施“五化联动”战略,不仅提升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还推动了吕梁山护工产业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当地居民铺就了一条稳就业、促增收的幸福之路。据统计,吕梁市至今已举办61期“吕梁山护工”培训,惠及10.87万名学员。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凭借出色的技能与素养,与全国467家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58255名护工走出吕梁,在13个省的31个城市找到了就业机会;另有34708人在市内实现了灵活就业,有效缓解了本地就业压力。
  吕梁市特色小镇建设是拓宽就业渠道的新亮点。截至目前,该市已成功打造包括文水保贤肉牛养殖、中阳木耳、方山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等在内的8个就业特色小镇,这些小镇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先后为1万余名脱贫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此外,吕梁市还注重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汾阳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临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6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共吸纳741户创业实体,进一步带动4842人就业。
  吕梁市人社局就业指导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董艳婷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吕梁市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十大平台’、‘985产业链’、专业镇重大战略部署,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持续打造就业特色小镇,不断拓宽务工就业渠道,构建起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提质的良性循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帮助一个困难群体就业,就是支撑一个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就业困难群体而言,是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希望所在。吕梁市人社部门始终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织密就业保障网。通过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提升了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零就业家庭、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能力。目前,全市就业补助资金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有642个,在岗人数637人,岗位补贴发放总额累计达到218.87万元。
  此外,吕梁市还积极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劳务协作交流,通过参与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全国推进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工作座谈等重要活动,不断提升吕梁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吕梁市还通过宣传推介、有组织劳务输出和供需平台搭建等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务工渠道,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聚力攻坚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点难点问题。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吕梁聚力攻坚,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促进就业,特别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市人社局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保障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
  在今年全市人社工作会议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会议的关键词。为保障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吕梁市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省内省外招聘一体推进”的就业服务体系。上半年,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类专项招聘活动141场,提供就业岗位114068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026人;这些活动包括 “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等一系列高校毕业生春季专项招聘会,以及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起高效对接的平台;除了广泛的招聘活动,吕梁市还充分利用公共部门和政策性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在“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中,吕梁市积极响应省人社厅的安排,选拔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服务工作。这一计划共征集81个岗位,招募92人,覆盖了全市10个县(市、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宝贵机会。
  为拓宽吕梁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吕梁市建立了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毕业生的精准跟踪和服务。2024届8520名登记毕业生中,已有7272人实现就业,就业率高达92.61%。同时,吕梁市已经全面启动2025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岗位推送、技能培训等举措,持续为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保驾护航。
  企业是支撑发展的力量载体,是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促进供需两端对接匹配,对稳定和扩大就业尤为重要。一边是需要就业的人群,一边是缺工的企业,把就业市场供需两端有效对接,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吕梁市人社部门组织 “就业服务队”对接全市各大重点企业及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深入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服务队采取推荐用工、组织招聘对接、余缺调剂、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全面、精准的用工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吕梁市用“真金白银”助力青年就业,按照每人1200元的标准,为吕梁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吕梁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的3794名2025届毕业生发放了一次性求职补贴。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毕业生的经济负担,更激发了他们积极求职的热情和信心。
  
  家门口就业圈助企惠民有温度
  
  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吕梁市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核心,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共建设了1个市级零工市场城中驿站和13家县级零工市场,这些市场为零工和用工主体提供了求职登记、用工登记、政策咨询、岗位匹配、培训报名、对接洽谈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市县两级零工市场共发布求职信息50524条、招工信息12273条,提供岗位96686个,有效满足了零工的就业需求,也为用工主体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招聘服务。
  “下楼就能问政策、找工作,家门口的服务站太方便了!”面对就业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吕梁市通过就业服务工作站等方式将人力资源对接服务关口前移,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求职者触手可及。
  如今,吕梁市在乡镇(街道)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面设立了就业服务工作站。全市152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就业服务工作站,而且每个站均配备了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在8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吕梁市设立了50个就业服务工作站,其中800人以上的安置点配备了2名专业服务人员,目前共有94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站不仅负责宣传就业政策、采集劳动力数据,还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就业帮扶等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吕梁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彦文表示,吕梁已实现就业社保服务点全覆盖。依托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2498个就业社保服务点,配置自助服务设备2347台,市县乡村四级共配备5193名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负责开展就业服务、职建服务、社保服务、社保卡服务等4类40项服务事项。上半年,全市办理业务总量1533381笔,其中查询业务量1367582笔,实际经办类业务量165799笔。
  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的建设是吕梁市就业服务的一大亮点。目前,吕梁市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青岛、北京、天津、陕西榆林等地设立8个山西省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这些工作站不仅负责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平台运行和实名制录入,还提供各类就业服务。据统计,截至目前,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已累计为15639人提供了就业服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600人。端稳“饭碗”,幸福满满。一项项就业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见证了吕梁市就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两个优先理念。我们将总体把握‘稳定就业存量、拓展就业增量、提升就业质量’三个着力点,切实抓好‘政策发力高效助稳、创新服务精准促稳、重点群体全力保稳’三个关键点,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生’精准举措,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吕梁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刘智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