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8日

有一种精神感召让我坚定前行


  陈晓平(忻州记者站记者 60后 入职30年)
  
  1978年,上初中时,我加入了团组织,一直激励着我前行;199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支持企业改革;1996年,《山西青年报》在全省公开考试,选拔记者、编辑,我以优异成绩被录用,服务青年至今。
  在国企工作时,我就与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的《山西青年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企业党委给每名团总支书记订阅了一份 《山西青年报》,从国企中的优秀团干部到优秀共青团员,都给了我奋斗和积极进取的无限力量。之后,从 《山西青年报》的通讯员到荣获山西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的优秀记者,一路走来,无悔青春历程。其间,我有幸采访过当时从团省委调到忻州市委担任书记的张少农、时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的支树平等人,他们朴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基层团干部的关怀,让我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充满激情,为我后来服务青年、服务团工作增添了无限力量。
  “收获在秋,耕耘经年。粒粒文字,皆有温度。桢桢照片,雕刻世态。报喜报忧,解疑解惑。现场立场,缘自真相。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一方天地,丝竹黄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祝山青忻州青春永驻,勇立潮头!”这是忻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给山西青年报忻州记者站的评价。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耕耘春天,就会收获金秋。八年前,面对媒体受众变迁,青年人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为了扩大《山西青年报》在忻州的影响力,在报社相关领导和忻州团组织、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我于艰难困苦中创办了“山青忻州”微信公众号,并不断做大做强,提升了本报在忻州市的影响力,用新媒体的力量守住了传统媒体的阵地。当时的忻州市长还专门为在忻州举办的山西青年报业务研讨活动作过批示。
  至今,我仍留存着上世纪邮票、信封、BP机、传真机、电脑、刊发的数百万字稿件、十多个移动硬盘,这些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和奋斗足迹。
  四十多年坚守共青团工作岗位,三十年的记者生涯,纸上变线上,但一颗热爱新闻的心却从未变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青年、贡献力量,在领袖精神的感召下,继续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