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州区 法治赋能促振兴
本报记者 吕汉富
7月14日,记者从团大同市云州区委获悉,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团云州区委组织山西大学法学院师生走进大同市云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书写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的答卷。
7月7日,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举行。实践团成员走进该区西坪镇唐家堡村,参观了有机黄花种植基地、党群服务中心,感受乡村产业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场景。
实践团队聚焦特色产业调研。在忘忧农场,探究“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法治如何保障三产融合发展;走访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剖析“党建微网格”与法治协同助力易地搬迁后续发展的路径;深入同药集团、三利集团,见证“非遗技艺+科技赋能”激活当地药材产业。
实践团队转向自然生态与文化传承调研。在大同土林景区,师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探讨法治守护自然奇观的实践;在聚乐乡千亩杏园,调研特色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在云州民俗博物馆,师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研讨在“留住手艺”与“明晰权责”间,推动文化根脉在法治框架下延续路径。
实践团队聚焦 “法治+生态+民生”协同治理。在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云州区文旅局专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读候鸟栖息地保护措施,引导师生深入了解法律如何筑牢生态红线;在于家寨露营地,民宿悬挂的《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证照,呈现出法律从用地审批到安全经营,全流程护航乡村旅游的新业态。
走访企业时,实践团队探寻法律助力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踏入某有限公司,观摩现代化车间运作模式,调研黄花预制菜产业潜力,师生在观察与交谈中了解企业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需求;在大同云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火山鲜”冰鲜生产线,了解黄花深加工“三清三洗”工艺。
本次活动是一次法治理论与乡村实践的深度对话。未来,团云州区委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学子以法治为笔,为乡村振兴书写青春篇章,让法治力量在基层沃土持续生长、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