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 四招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
家长求助:我家女儿初一,以前多乖啊,现在是说不得碰不得,为了一点小事就“炸毛”。手机跟长手上了似的,问她啥,她都只回“嗯”“啊”“知道了”。这青春期也太难搞了吧!暑假来了,怎么才能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呢?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支招: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少家长感觉就像家里突然多了个“小刺猬”,想靠近吧,怕扎手;不管吧,又担心。其实啊,孩子特别想证明“我能行,别管我”,可心里头还是盼着父母是稳稳的靠山;他们嘴上跟你顶得欢,心里偷偷想着“爸妈要是能好好跟我说,别吼我就好了”;他们行动上好像嫌你烦,其实是希望你能信任他们。
当父母的有时候一着急,好心办坏事。而家长怎样做才能真成孩子的“自己人”,而不是“对头”呢?
一是当“情绪海绵”,别当“点火器”。孩子“炸毛”的时候,家长自己先稳住!假如女儿因为和朋友闹误会哭得稀里哗啦,这时候妈妈给她一个拥抱,说一句“妈知道你心里特难受”,这比追着问“到底咋回事”或者讲道理“做人要大度点”强一万倍。让孩子吐吐槽,家长别急着评价对错,也别立马想着解决。相信孩子哭完、说完自己就能缓过来。
二是多给信任和鼓励,让孩子劲头更足。家长说一句真心实意的 “妈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事”,或者 “你上次处理那事儿,我觉得你特有想法”,就算孩子表面装着不在乎地“哦”一声,心里头可美了,劲头也足了!青春期的孩子其实特别在意爸妈的认可。
三是规矩别太死板,留点缝儿透透气。家长对啥事都说“必须”“绝对不行”,孩子肯定反弹。可以偶尔通融一下,让孩子感觉被尊重、被理解,他们反而会更愿意守那些真正重要的规矩。
四是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时,先看看咱手里有啥“好牌”。家长光喊“别玩了”没用,得想想,孩子不玩手机了,能干点啥更有意思的?爸爸能陪他打场球吗?妈妈能和他一起看个电影吗?周末全家能出去走一走吗?现实生活够精彩、够有吸引力,手机才没那么大魔力。
说到底,跟青春期孩子相处,不是打仗分输赢,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着成长、互相适应。少点对抗,多试着理解;少点命令指责,多点尊重信任,这亲子关系的绳子才能在风浪里越拧越结实。那个对你“砰”一声关上的门,当你用理解和尊重去轻轻叩响,耐心等待,它总会再次为你打开。孩子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更需要知道:门外的你一直都在,而且换了个更温和的方式在爱孩子。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