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6月30日
青春向光 挺膺担当

山西青年先锋集中宣讲奏响时代强音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在夏日的三晋大地上,一场场澎湃激昂的青春交响曲接连奏响。6月20日、23日、25日,由共青团山西省委精心策划组织,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系列宣讲活动,如炽热的火种,在科研院所、建设一线与重大工程项目现场相继点燃。从国防科研重镇到雄忻高铁建设前沿,从高校实验室到产业升级主战场,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聆听先锋故事,汲取奋进伟力,在思想的激荡与灵魂的共鸣中,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强国伟业的壮阔征程中。
  
  创新星火照亮国防征途
  
  6月20日,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内涌动着青春的激情。来自16家驻并国防企业与科研院所的120余名青年科技精英齐聚于此。活动伊始,记叙片《青春向光》以光影艺术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昂扬群像,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
  随后,邓文浩、武绍杰、魏永春、王可心4位来自科技创新、经济建设与国防工业前沿的先锋代表依次登台。
  太原理工大学博士邓文浩的讲述尤为动人,他分享了以“双创为笔、智略为刃”,带领团队直面“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的双重轨道上不懈探索,最终在绿色低碳领域提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方案”。
  他们的故事没有浮夸辞藻,只有实验室里不灭的灯火、数据海洋中的执着求索,以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之心。一名青年工程师在互动环节感慨道:“邓博士说 ‘走出舒适区才能遇见星辰大海’,这不仅是科研的密码,更是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报国的宣言!”
  
  匠心巧思赋能实业振兴
  
  3天后,宣讲的接力棒传递至中铁十二局二公司铁航科技分公司研发中心。这里汇聚了来自建筑、交通等驻并单位的百余名青年骨干。韩拯、吴闯、邓文浩、王可心4位先锋的奋斗故事,成为连接象牙塔与生产线的精神纽带。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韩拯深耕基础研究,用科学之光点亮未知领域;中建二局安装公司项目经理吴闯则扎根武宿机场T3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以精湛技艺校准奋斗航向;中铁十二局二公司科技创新部经理王可心的经历更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写照——她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一线冲锋,将尖端技术转化为工程建设的澎湃动能。
  在互动环节,“突破科技瓶颈”“产学研转化”“未来产业方向”成为高频词。面对青年们热切的提问,先锋们以亲身经历解疑释惑,强调“匠心是创新的基石,实干是转化的桥梁”。一问一答间,创新的火花激烈碰撞,奋斗的路径豁然开朗,现场青年们眼中闪烁着科技报国、实业兴晋的坚定光芒。
  
  一线淬炼绽放青春芳华
  
  6月25日,宣讲的舞台直接架设在了雄忻高铁建设的火热前线——中铁十七局忻府轨枕厂。来自工程一线、高校及多家驻晋企业的120名青年代表,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沉浸式感受着 “挺膺担当”的时代重量。
  活动在记叙片《青春向光》熟悉的旋律中开启。随后,4位扎根不同领域的杰出青年登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铁十七局试验员关改玉被誉为 “钢轨医生”,她以0.1毫米级的精度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中北大学教授刘文耀在科研与育人双战场诠释着“匠心为笔,专业为刃”;邓文浩再次分享了他的创新报国路;中国铁建“三八红旗手”李娜则以柔肩担重任,在“一带一路”的广阔天地与家庭责任间寻找平衡点,展现新时代女性的坚韧力量。
  最令人动容的环节,是根据关改玉真实事迹改编的情景剧《钢轨医生》。舞台艺术生动还原了她以扎实技能与超凡使命坚守工程一线的感人事迹。当剧中誓言“以奋斗为笔,以青春为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强国有我,青春为证”响彻现场时,建设工地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将活动气氛推向最高潮。这誓言不仅是对关改玉的致敬,更成为在场所有青年心中最炽热的共鸣与最庄严的承诺。
  3场宣讲照亮了三晋青年奋进的方向。从国防科研的静谧战场到机器轰鸣的建设一线,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平台,先锋们的足迹踏遍三晋.他们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敢啃硬骨头”的勇毅、“十年磨一剑”的坚韧,生动诠释了“挺膺担当”的千钧分量。
  系列宣讲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先锋精神播撒的火种,已在三晋青年心中熊熊燃烧。众多青年在活动后郑重承诺,将自觉以榜样为镜,把汲取的澎湃力量转化为扎根岗位的实干、勇于开拓的创新、永不言弃的韧劲。他们誓言将火热的青春激情倾注于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奋斗姿态,在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实践中奋力奔跑,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社会服务的各领域,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