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6月11日

多维度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

●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李振浩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可立足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用人文化、作风文化四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聚焦制度文化,夯实企业管理根基
  制度文化是国有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基石,也是保障企业有序运营、协调运转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健全制度体系,将企业文化内嵌于日常运营中,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在制度完善中彰显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应将价值观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中,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管理规范,使“软文化”形成“硬约束”。具体而言,在制度设计阶段,可将企业使命、愿景等具象化为员工行为准则、流程标准及奖惩条款。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注重群众评议、过程完善、问题纠偏,确保绩效考核等制度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同频共振。
  在制度执行中固化企业文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注重制度文化的宣贯,让广大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制度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企业的管理特点,感受理解企业的文化要素,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推动制度落实到位,形成文化牵引制度、制度固化文化的良性互动。
  在制度创新中升华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将文化基因转化为管理创新的驱动力。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应主动适应调整,实施制度体系动态优化机制,及时修订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例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应主动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制度、智能化运营规范等,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同时激发员工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双向赋能。
  二、聚焦行为文化,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员工日常言行、协作方式及工作习惯展现,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国有企业应通过规范员工行为、倡导文明风尚,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规范行为准则。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指引,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可观测、可衡量的行为标准。以能源企业为例,要突出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精益管理等行业特质。例如,生产一线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管理岗位实施“首问负责制”和“13710”工作落实机制,通过细化业务场景下的行为规范,推动文化理念在广大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打造品牌形象。以国有能源企业为例,可通过开展价值引领、责任践行、管理提升、行为规范等主题品牌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实现从“能源供应商”到“综合价值创造者”的品牌升级,塑造负责任、可信赖、有温度的新时代国企形象。
  三、聚焦用人文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公平、开放的用人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必须始终秉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广纳天下英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推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让有能力、有业绩的员工脱颖而出,着力营造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导师制”“轮岗制”“培训计划”等方式,帮助员工成长。同时,既要发挥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也要给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压担子、搭梯子,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人才队伍。
  四、聚焦作风文化,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作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国有企业应大力弘扬“严、紧、深、细、实”的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严字筑基,强化纪律刚性约束。要把“严”的标准贯穿始终,从严抓政治建设、从严管干部队伍、从严督工作落实。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对作风不严不实问题动真碰硬,让“严”成为国企干部最鲜明的特质,为企业发展筑牢纪律屏障。
  紧字为要,保持奋进争先姿态。要时刻绷紧效率之弦,强化“今日事今日毕”的效率观念,形成“马上就办”的工作习惯。优化决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机制,让“紧”的节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深字发力,锤炼调查研究真功。要坚持“深”入基层、“深”挖问题、“深”研对策,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管理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既要“身入”一线,更要“心到”一线,通过解剖麻雀、把脉问诊,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实际、精准施策,让“深”的作风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细字着墨,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追求卓越。细化任务分解,做到责任到人、标准到岗、考核到位;精细管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率,向经营要效益,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体系,让“细”的追求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竞争力。
  实字落脚,彰显担当作为成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干创实绩。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中当先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让“实”的成果成为检验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准,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灵魂,是提升软实力的关键。国有企业应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用人文化、作风文化入手,构建系统化、特色化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