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6月11日
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戚光鑫

深耕机械制造领域 践行科技报国使命


  本报记者 李云霞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总有这样一批追光者,他们以青春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专业领域书写奋斗华章;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中,用智慧与汗水为科技进步添砖加瓦。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戚光鑫便是其中一员,他于实践中创新突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追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双轮驱动”提能力 创新探索促成长
  
  1998年,戚光鑫出生在运城市闻喜县侯村乡,从小热衷机械制造。
  2018年,戚光鑫考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而自动化技术则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校期间,他以“双轮驱动”模式锤炼专业能力:一方面,系统钻研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核心课程,在理论学习中夯实根基;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实践,参与多项课程设计与实验项目,在动手操作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余时间,戚光鑫主动拓展技能边界,自学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前沿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学生会秘书长,戚光鑫三年间组织了十余场大型校园活动,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机械工程学科竞赛中,他勇挑团队负责人重担,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数控系统。针对传统数控系统的局限性,他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重大改进方案,相关成果不仅助力竞赛项目斩获佳绩,更点燃了他创新探索的热情,为未来的科研之路埋下创新的种子。
  
  实习首战显锋芒 软件创新结硕果
  
  2021年10月,戚光鑫进入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专注数控旋风铣机床的研究。
  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思维,戚光鑫敏锐捕捉到机床运行中的痛点,围绕提升加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提出多项改进方案。
  经过数月攻关,戚光鑫成功研发出“硬铣滚珠丝杠自动补偿程序软件”和 “数控旋风铣机床加工螺纹元件编程友好界面软件”。前者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补偿加工误差,后者将复杂编程流程转化为可视化操作界面,大幅降低技术门槛。两项成果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迅速在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落地应用,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展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卓越能力。
  
  党员先锋担使命 团队协作破难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戚光鑫始终将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公司党建活动,主动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他定期组织技术交流研讨会,搭建团队成员经验共享平台,充分挖掘每个人的专业优势,通过优化协作流程,使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022年8月,戚光鑫正式入职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 “数控旋风铣机床加工高精密钛合金细长轴丝杆”项目组。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筛选出最优刀具与切削参数,并大胆创新装夹方式,将“一夹一顶”改为“一夹一拉”。这一突破性改进使加工效率提升了35%,产品合格率从85%跃升至98%,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近200万元,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为我国航天零部件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锚定高端再出发 矢志创新启新程
  
  从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到行业创新尖兵,戚光鑫在短短数年间交出亮眼答卷:主导两项科研项目,手握5项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4项在审)。几年来,相继荣获 “闻喜县最美科技工作者”“运城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三等奖”等荣誉。
  以匠心铸就梦想,以创新引领未来。展望未来,戚光鑫表示,将怀揣对机械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继续深耕机械制造领域,聚焦高端数控机床与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技术。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带领团队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以青春之姿践行科技报国使命,用创新引擎驱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