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交出飞絮治理满意答卷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太原市都会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2025年,太原市园林部门通过“精准施策+科技赋能”的治理模式,实施系统性飞絮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太原市没有发生大面积不可控杨柳飞絮现象。2025年,太原交出一份飞絮治理工作满意答卷。
杨柳飞絮是杨柳科植物种子的絮状附属物,因杨柳科植物雌雄异株,雄株不飞絮,雌株有飞絮。今年以来,太原开始杨柳飞絮治理,逐步形成“规划控制增量,改建控制存量,药物控制花量,增湿控制絮量”的杨柳飞絮治理模式。即通过树种规划,在新建、改建园林绿化项目中使用杨柳树雄株;注射杨柳飞絮抑制剂控制杨柳树雌株花量,减少飞絮;在杨柳飞絮期间,喷水防止杨柳絮二次扬飞。
据介绍,杨柳飞絮抑制剂的机理是在上年杨柳树雌株花芽分化前,注射植物生长激素,干扰花芽形成,导致杨柳树雌株次年春季无花芽或花芽干瘪形不成种子,从而无絮可飞。“高压冲洗+雾炮降絮+人工清扫+气象联动”快速处置机制,飞絮高发期平均清理时效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新建路、新建路游园、西海子游园、桃园三巷(桃园路到新建路)、桃园四巷(桃园路到新建路)、龙潭公园、街心公园、晋祠公园等每年开展注射柳飞絮抑制剂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太原市飞絮量大幅下降,发生天数减少5至7天。截至5月7日,太原市累计共出动车辆4150台次、人员3679人次,用水量45402吨;公园内清扫次数934次,清扫面积15016.3334万平方米,湖面打捞497次,打捞面积1362.1万平方米。同时市民投诉锐减,12345热线飞絮相关投诉量较2024年减少。
接下来,太原市园林局将持续推进对成年杨柳树的飞絮治理,由专业队伍每年冬春季节采用修剪开花枝条,减少花絮飞扬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抑制杨柳飞絮工作。同时,有计划地逐年进行树种更新、更换,降低杨柳树栽种比例,使用不飞絮或飞絮较少的树种,如选用新疆杨、雄性柳等雄性植株,努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生态品质升级,为市民打造“四季皆景、呼吸自由”的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