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为墨描绘建筑业发展新篇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设现场,96根裸露钢柱撑起4.7万平方米“钢铁羽翼”,万吨级反拱曲面钢屋盖如艺术品般凌空——这背后,是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闯带领团队创造的奇迹。他们以“毫米级”精度攻克国内机场首次裸露钢结构应用难题,实现万吨屋盖一次性提升、2200吨关节轴“定海神针”式支撑,三项“行业之最”刷新建筑纪录。
从上海方舱医院的“闪电战”到山西交通强省标杆工程,十年间,这名青年建设者用技术创新诠释着“钢铁柔情”,让机场骨架成为“会呼吸的时代雕塑”。
深度求索 匠心独运推进创新
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施工流程管控不精细、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孤岛等问题也日渐凸显。为此,该公司组织人员开展了“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管理平台”课题攻关。
2015年大学毕业后,吴闯入职该公司成为一线建设者。入职伊始,他积极参与公司发展,加入BIM工作室担任钢结构技术负责人,与公司团队一起研发出建筑行业内首个“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平台”。
2017年,该智慧平台经国家版权局授权获“软件著作权”,目前已逐步在传统制造业推广。经过几年的优化迭代、反复测试,“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平台”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00万元,2022年还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凭借对技术的不懈探索、积淀的科技成果,吴闯先后获得多项荣誉,负责建设的项目相继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上海市“金钢奖”、发明专利2项等荣誉。
攻坚克难 交付精益建造工程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作为民航局“十四五”规划机场重点建设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承载着助力太原区域航空枢纽建设、完善山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使命。
“攻坚克难、敢打必胜”是吴闯一直秉承的价值观。2024年,吴闯加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团队,成为钢结构负责人。首次承担大型机场项目建设重担,他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勇往直前的拼劲和稳扎稳打的干劲,助力项目履约建设。
该项目安装的10根“八角柱”均为裸露钢结构,这是《建筑裸露钢结构外观品质分级技术标准》发布后在国内机场项目的首次应用。该项目安装的96根钢柱、4.4万平方米桁架及4.7万平方米网架中的关键构件全部采用裸露钢结构,相较常规钢结构,在节点设计、制造精度、安装工艺及涂层处理等方面具有更严苛的要求。
对此,吴闯组建了攻坚小组,在构件加工环节,联动内外部设计专家,成功提升构件加工尺寸精度,再通过机械车铣和人工精修打磨,达到钢构件裸露免装修状态。在现场拼装环节引入“毫米级定型胎架”,下料环节采用“微米级加工设备”,实现高精度下料、高品质拼装,完美展现机场建筑之美。在2024年大型机场钢结构精益建造技术交流会暨项目观摩会现场,更是被国内专家评为“完美像艺术品的工程建设”。
大局当先 奋力书写青春篇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闯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实”字为上的大局意识。2022年3月,在援建上海会展中心方舱期间,主动报名、冲锋一线,第一时间赶往上海方舱医院建设现场,迅速联系机电专业负责人碰头,了解通风管道的大致走位,确定施工方案。
面对现场人手短缺现状,吴闯身兼带班、工长、技术人员、物资协调员等职,与团队成员克服了物资短缺、施工受限等问题,超预期完成了医院通风管道部分钢结构支撑架、钢横梁安装任务,3天完成“生命之舱”交付,创下上海“援建速度”。
不仅在技术创新及管理方面取得突破,吴闯还非常注重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他坚持“传帮带”原则,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会以及项目锻炼,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他还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技术竞赛和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完成了多个高难度项目,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从业以来,吴闯先后参与天津、上海、太原等地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始终秉承匠人初心,将个人成长融入到企业发展建设中,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更在国内外建筑行业中树立了标杆。未来,吴闯表示,将和团队继续秉承工匠精神,以实干为墨、以创新为笔,书写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