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15日
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辉

以志愿之名 书写青春答卷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从2015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石楼县第一家志愿者协会到现在,10年时间,在石楼这片热土上,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辉和小伙伴们关爱空巢老人、资助困难儿童、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疫情防控……书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
  刘辉用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无微不至,一步步地感化着身边的人,传递着人间大爱,努力把青春挥洒出朝阳般绚丽的光彩。
  
  “黄手环”温暖回家路
  
  刘辉出生于贫困山村,因求学期间受爱心人士资助,萌生了回报社会的信念。一次偶遇迷路的老年痴呆症老人,他主动帮其找到家人。老人家人一遍又一遍的感谢,让刘辉深受触动。原来温暖别人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有颗炽热的心,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感染别人做起。他由此坚定了投身公益的决心。2015年,他与伙伴创立了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
  面对石楼县老龄化问题,刘辉发起“关注老年痴呆患者”行动,为全县200余名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并组织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刘辉帮助老人,不仅是对老人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陪伴。92岁的李婆婆独居多年,刘辉每周上门陪伴,教她用手机、读报纸。寒冬时节,他骑摩托车为偏远山村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用行动传递温暖。老人们含着眼泪称他是“新时代雷锋”。
  
  为留守儿童筑造“新家”
  
  2020年石楼县脱贫后,县城里建起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山沟沟里的人们走出了大山,欢喜地搬进了新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外出务工依旧是大部分家庭的选择,留守儿童面临父母不在身边和适应新环境的双重难题。
  刘辉多方奔走,打造青少年服务空间,自费将课桌打磨圆角以防磕碰。他还考取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并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孩子们称他为“刘爸爸”。很多孩子在他这里第一次体验过集体生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刘辉带领志愿者团队积极回应搬迁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期待,因需施策,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环境美化、就业指导、社区融入等实际需求,他们先后推出“六点半课堂”“最美星期六”“考研自习室”等项目,并承办“青年之家”“禁毒防艾”等公益活动。他们帮助搬迁青少年转变思想观念,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探索出一条有效服务易地搬迁社区青少年的工作路径。
  红马甲筑起“安全堤坝”
  红马甲是志愿服务时的着装,也是志愿者的标志。刘辉是石楼县城里身穿红马甲的“第一人”,也是石楼县第一家志愿者协会“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十年间,他带领协会从几人发展到6000余人,志愿红马甲成为石楼最亮眼的风景。
  2021年10月,石楼县发生汛情。从前期的转移撤离,到中期的有效应对,再到后期的重建,刘辉带领青年突击队冒雨疏导交通、转移群众,在易积水点、城乡河道沿线,参加巡视、排水、抢险、救援等危险的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他多方筹措争取到价值8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确保棉被、毛毯覆盖到65岁以上老人。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刘辉第一时间带领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日夜坚守一线,统筹上百名志愿者参与排查、执勤,常因忙碌顾不上吃饭,防护面罩结冰、双手冻伤仍毫无怨言。刘辉和他的团队,在防汛一线、疫情防控一线构筑了一道绚丽的“安全堤坝”。
  2025年是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刘辉的红马甲上沾满泥浆、泪痕与灰尘,却被他视为“勋章”。红马甲是刘辉的挚爱,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他都穿着红马甲。红马甲上曾留下了留守儿童的眼泪鼻涕、为空巢老人搬运白面时的粉尘、背着受灾群众安全转移时溅上的泥浆……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回到家,刘辉都会将红马甲洗干净,折叠整齐放进柜子里。
  “我做的并非大事,只是尽力帮助更多人。”从帮扶老人孩子到救灾抗疫,刘辉始终冲在一线,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如今,石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这抹“志愿红”将继续以爱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公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