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15日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特种防护公司防毒面具制造厂厂长武绍杰

16年扎根一线 用担当诠释“军工报国”初心


  本报记者 郭丽菲

  

  16年扎根军工一线,从疫情防控的“突击队长”到自动化生产线的“攻坚尖兵”,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特种防护公司防毒面具制造厂厂长武绍杰以“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为信念,在防护装备领域书写了一名新时代军工人的奋斗答卷。

  战“疫”先锋 10天跑出“新华速度”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国内防护及劳保产品的专业生产企业,作为一线生产分厂的厂长,武绍杰直接承担着生产组织协调的重要任务。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防护物资紧缺的警报拉响。武绍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主动请战,本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优良传统,带领支部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挑起了扩产保供的重担。

  面对防护口罩生产线产能不足的困境,他主动作为,克服人员、材料、设备等因素,带领团队24小时连轴转,通过优化工序、设备保障以及跨部门协调物料,将防护口罩日产量从2000支提升至5000支,同时,利用一周时间突击完成了2000具某型防毒面具的生产,在第一时间送到了疫情地区。

  然而,更艰巨的任务接踵而至——某型防护服研发迫在眉睫。白天协调生产,夜晚钻研技术,武绍杰带领青年技术骨干组成 “攻坚小组”,从图纸设计到工艺优化,仅用10天时间,就实现了“某型防护服”从科研样品到批量生产的转化,创造了防护装备生产的“新华速度”。这批紧急支援疫区的防护口罩、防毒面具和防护服,成为疫情防控前线的“钢铁护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个青年共产党员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创新破局 打造“国际标杆”

  防毒面具装配和滤毒罐装配是防护类产品生产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军工产品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线虽然在历史上进行了一些小改小革,但武绍杰敏锐地发现传统生产线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创新提升迫在眉睫。

  “传统生产线效率低、成本高,必须向自动化要战斗力。”2023年,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启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武绍杰主动请缨加入项目组,利用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从方案论证到设备调试全程参与,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凌晨12点的车间,总能看到他对着图纸皱眉思考的身影。”同事回忆道。经过两年的日夜攻坚,通过潜心研究各项设计的利与弊,一点点细心琢磨,在多个工位都提出了创新性的生产模式。在他和整个团队的努力下,两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顺利建成,并于2024年正式进行了批量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工成本显著下降。这一成果不仅巩固了企业在国内防护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推动我国防毒面具生产技术跻身国际第一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 锻造“军工铁军”

  作为分厂党支部书记,武绍杰深谙“红色引擎”的力量,始终坚持“党建红”引领“军工绿”,在硫化工序、装配工序、喷漆工序设立3个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将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高度融合,创新组建“团员先锋队”,让两名新入职大学生在实战中锻炼成长。在2024年“某型面具应急保供”任务和“奋战四季度”生产任务中,这些队伍带领所在工序干部职工连续奋战,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防装备保障交出优异答卷。

  16年,5000多个日夜,武绍杰从青涩技术人员成长为行业骨干,但始终未变的是车间里那个忙碌的身影。从青春年少到而立之年,武绍杰始终扎根生产一线,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军工报国”的初心。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就是要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技术瓶颈前迎难而上,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荣誉是勋章,更是责任。”如今,站在2025年的新征程上,武绍杰正带领团队向着更高的生产目标冲刺。从抗疫战场到创新高地,这位新时代兵工人用热血与智慧,持续擦亮着中国军工制造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