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丈量山河青春绘就经纬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通讯员 高淑虹
从经纬仪前的青涩学子到数字测绘的技术领航者,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二测绘院90后工程师郭富美用十年韶华在阡陌山河间写下新时代的测绘答卷。作为第二测绘院的技术负责人,她冲锋一线、兢兢业业、勇担重任,在平凡的测绘岗位上,用科技之笔绘就了国土空间数字化蓝图,诠释了当代青年“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
从珞珈山到太行山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5年,带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术烙印,郭富美踏上了三晋大地,与山西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不会就问,不懂就学,郭富美全情投入到新岗位,不到半年时间,就凭借勤奋肯干、认真钻研和善于不断改进创新的工作态度,在单位崭露头角。
青年人就要敢想敢干,敢于打破惯性思维。2019年,全省开展主要河流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第二测绘院项目任务中首次出现全英文滤波软件和激光雷达数据。面对不熟悉的字母,大家都不知所措,项目进度严重受阻。
“让我试试!”郭富美主动站出来,挑起翻译软件的重任。要知道,整个项目组都要靠这些数据支撑工作。为了最快时间找到解决办法,郭富美翻阅专业书籍、啃英文字典,遇上培训就向同行请教学习。白天,她边工作边测试,在生产中摸索,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晚上,她挑灯夜战,总结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寻解决方案。
连续几个月,郭富美总是最早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单位。90多斤瘦弱单薄的她蜷缩在机房的转椅上,双目紧盯电脑屏幕,满屏的数据随着鼠标点击声不断变化。她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钥匙,更是一个测绘人对精准与创新的永恒追求。
经过几个月的技术攻关,郭富美和同事们终于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生产要求的点云前期处理及后期滤波的技术路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和软件培训指导,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填补了第二测绘院在点云数据处理方面的空白。
从传统测绘到新型测绘 上下求索不停歇
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郭富美始终认为,要想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每次面临新技术、新软件时,郭富美都会先期反复实验探索工作生产流程,熟练掌握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软件,确保提高数据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果一次通过率。
2020年,晋东测区1∶10000基础测绘更新项目中,郭富美创新生产方式,基于已有的丰富测绘成果,自主研发出一套高效的数据自动处理流程,成功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变化区域的自动精准提取与内容自动更新。此外,针对平地、丘陵、山地和高山不同地形特征,分别进行测试,优化并确定各自最佳的参数阈值,从而确保了数字高程模型变化区域检测与更新工作的精准性和高质量。这样一来,以往需要多人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一两个人就可高效完成,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作为技术骨干,郭富美始终不忘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每个项目都会冲在前面,编写项目设计书,制作项目生产流程,利用前沿技术,融入实际生产,提出可行性研究技术路线,解决项目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郭富美参与的山西省主要河流自然资源调查、三维仿真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等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多个重要奖项……一项项颇具分量的奖项背后是她的认真态度与高度责任心,更是每一次全力以赴地付出。
从一线到舞台 让“高精尖”走向大众
4月10日上午,2025年山西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身着干练职业装的郭富美代表省测绘院参加了此次比赛。舞台上,她以《实景三维技术,用数字重塑大美山西》为题,凭借创意的表达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景三维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她将复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场景描绘,生动的演讲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二等奖。
测绘这条路,注定不是坦途,这是一条先行之路、一条磨砺之路,在郭富美眼中,这更是一条不断提升、强大自己的超越之路。柔肩担重任,她的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她表示,将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以科技为翼、以担当为锚,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展现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