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12日

太原“流动博物馆”多元推动文化惠民


  本报记者 田璐 陈彤
  
  5月7日,随着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太原市博物馆分别以跨越城乡、联动中外的“流动博物馆”主题活动,拉开了本年度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文化惠民行动的序幕。从乡村田野到高校课堂,从非遗手作到云端观展,博物馆以多元形式践行文博使命,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交融中探索文化共享新路径。
  文化下乡,云端展厅走进乡村,银发巧手“扇”动夏意。当天上午,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徐宝军带队走进对口帮扶的娄烦县策马村,为村民带去了“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云端导览,让村民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参观馆内珍贵文物,感受太原千年文脉的深厚积淀。与此同时,结合夏日主题,博物馆公众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与党员志愿者组织老年群体开展了“金箔画扇面DIY”体验活动,让老人感受创作乐趣。
  非遗无界,扎染方巾联结世界,留学生体验东方美学。“流动博物馆”活动联合团万柏林区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近3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参与了中国非遗扎染技艺工作坊的活动。活动以中英双语讲述的方式开展,让留学生了解了扎染的起源、历史渊源、工艺精髓、艺术价值及常见的扎染手法。留学生还与老师热情互动,体验了“绞缬”技法。尽管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但手势与笑容已成为通用“说明书”,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了非遗扎染,用艺术沟通了“你我”。
  据太原市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介绍,此次“流动博物馆”系列活动将持续至5月20日,将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军营、企业等场所,开展多项主题活动,积极打造“行走的文化课堂”。与此同时,在博物馆里,还将结合本年度策划的文化演出、文物讲座、研学展览等其他活动形式,扩大观众群体、创新表达方式,诠释本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以更开放、更自由的姿态回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文化遗产成为连接不同群体、促进文明互鉴的“活力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