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5月01日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和吴晖

挑战技术创新 勇闯行业转型潮头


  本报记者 陈彤
  
  科技引领生活,BIM技术逐渐进入山西工程人的视野,山西建工运城分公司尝试探索加入逐潮大军。面对从未实施过的路径,该公司青年技术员和昊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BIM技术的研究中。每当城市笼罩在夜幕之中时,公司总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那里就是和昊晖的办公室。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跳跃,三维建模软件里的混凝土框架在屏幕中旋转生长,仿佛被注入生命。当同龄人还在适应职场时,作为刚走入职场的毕业生,他已勇敢地站在了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潮头。
  
  热爱工作 精益求精
  
  BIM技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刚刚起步。和吴晖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学习,查询资料,请教专家,自学研究,再一步步地实际操作。从陌生到熟悉,团队协同合作,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日常工作。
  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和吴晖每天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完成大量基础工作,有时候一整天坐在电脑前,难免会感觉枯燥。有人曾说,工作是一种修行,难免会乏味。但在他看来,修行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吴晖觉得工作不只是付出,更是收获。
  公司老前辈们对“虚拟建模”半信半疑,“小和,咱有钢尺有图纸,搞这些花哨玩意干啥”?在质疑声中,和吴晖白天抱着仪器穿梭在工地间,将每一根管线的实际走向与模型比对,夜晚扎根在办公室,逐条核对模型参数。
  当和吴晖拿着调整完的可视化交底图册走进施工现场时,老师傅们看着管道已做好密密麻麻详细的标注,清楚显示着各个构件的具体位置,第一次对BIM技术竖起了大拇指。得到了肯定,和吴晖更有干劲了。他每天对着电脑不断深入研究,利用软件实现各类复杂工程的可视化及工艺模拟工作。
  也正是得益于长期锻炼,和吴晖将各种操作烂熟于心。在2017年山西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取得了机电专业第一名,并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及“三晋技术能手”称号。
  
  实现突破 不断超越
  
  2021年是和吴晖工作中的重大转折点。当时恰逢企业改革,为更好地推广和应用BIM技术,深入了解公司各在施项目状态,和吴晖主动申请从事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面对又一次新的挑战,他一步步充实自己。多年对BIM技术的应用研究,使他具备了扎实的识图、读图能力,也将相关的规范了然于心。
  公司所属项目的实体质量管理是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吴晖制定学习计划,积累知识储备。分公司涉及项目专业广,面对难以理解的工艺,他前往项目现场实地学习,请教专家。从懵懂到逐步带领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实体质量策划,部门的各项业务也逐渐熟练。
  2022年起,和吴晖开始担任分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全面管理部门内部各项工作。从技术质量管理到科技创新,他制定工作分解计划,合理分工,严把各类成果验收关。
  作为部门负责人,和吴晖始终坚持 “躬身入局方能破局领航”的原则。他坚持对质量管控、工艺交底、验收标准制定等核心业务进行全流程闭环参与,从图纸会审到现场实施,从检测试验到整改验收,每个关键控制节点都亲自实操验证。他始终认为,只有自己先吃透业务,才能做出科学决策。
  正是源于和吴晖对每项工作的亲身实践,他带领打造出了一支懂技术又通管理的复合型团队,在守牢质量底线的同时,持续提升项目创效能力。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以及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工程荣誉接踵而至,科技成果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从BIM技术的拓荒者到技术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和昊晖的成长之路犹如他精心构建的三维模型——每一根线条都精准定位,每一个节点都经过反复推敲。当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建筑行业时,他以技术为桩、以创新为梁,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蓝图上浇筑出坚实的职业进阶之路。
  那些曾在深夜旋转生长的三维框架,最终化作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见证着一位工程人从“技术尖兵”到“复合型管理者”的完美蜕变。正如BIM技术对传统建筑的赋能,和吴晖正借助数字化思维,为工程质量管控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