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新模式助农增收显成效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通讯员 赵梓帆 李丁
4月21日,在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碧秀园农业专业合作社430余亩园林区,45座农业大棚顶上的光伏板排列整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走进智能育苗大棚,8台运动式育苗床转动着齿轮,自动喷头根据环境温度自动喷出水雾。当天,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王永星、青年突击队队员侯帅走进大棚,了解合作社的用电需求。
2024年,该合作社建成投产了这座智能育苗大棚及总装机容量为5.8兆瓦的棚顶光伏。为保障光伏顺利并网及大棚稳定用电,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提前现场勘察、制定接电方案,积极引导客户安装了3台200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约600米,实现客户在报装后13天内并网发电。
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后,供电公司员工对合作社并网线路、变压器等设备开展“人工+无人机”巡视,并建立“直通服务”模式,安排台区经理上门走访,做好客户用电业务对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随时办理用电业务。当天的走访中,王永星和侯帅还积极向合作社推广了应用储能装置、充电桩设施,全面激发发电潜力、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