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25日

21天共读一本书 师生同筑“钢铁梦”


  本报记者 王新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进入4月以来,临汾市翼城县第二中学校初中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过后,全校师生都会在操场上齐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经典片段,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与远处农忙的吆喝声交织成独特的田园晨曲。
  这是该校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响应全民阅读号召而举行的“书香四月”校园阅读活动。活动以“共读《钢铁》·淬炼品格”为主题,号召全体师生用21天的时间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读、思、行”三维联动,让保尔·柯察金的奋斗精神在田野校园扎根生长,为农村学子注入奋进动能。
  活动期间,该校通过“五个一”实践活动形成“读—演—写”立体化阅读生态:让学生每日记录“我的钢铁日记”,并结合农忙生活书写奋斗感悟,写一本成长手账;师生利用废旧课桌椅搭建 “西伯利亚铁路”,自编自演一场情景剧《风雪筑路》,再现保尔与战友的坚韧;组织学生走访村中老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一次田野调查:同上一堂劳动思政课,在校园劳动基地开展“钢铁精神实践日”活动;利用教学楼长廊展出学生创作的钢铁主题手抄报、名言书签等作品,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
  同时,该校语文教研组创新推出“双师导读”模式,由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将书中“筑路”“参军”等情节与乡村振兴中的 “脱贫攻坚”“青年返乡创业”案例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钢铁精神”的时代内涵——“保尔在工地冻土上奋战的身影,让我想起父亲在玉米地里劳作的样子,他们都是生活的‘钢铁战士’。”“保尔在暴风雪中抢修铁路,就像我父亲在暴雨天抢收庄稼一样,他们都在用双手创造价值。”……
  “这部跨越时空的经典,为农村孩子点燃了逆境中奋进的灯火。”该校初中部负责人表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书香漫过青青麦浪,翻动的书页将继续为乡村少年照亮前行之路,让阅读成为托举梦想的坚实翅膀,更让奋斗精神深植于乡村振兴的热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