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24日

民歌信史永流传


  李晋萍是山西旅京文化学者、作家,她以学者之严谨、文人之细腻撰写的专著《唱开花的亲圪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片喝彩。她继承已故丈夫刘红庆的学术遗志,融合田野调查、文献考证和口述史资料,通过历史溯源、人物刻画与艺术分析,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书写风格,在地方文化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
  《唱开花的亲圪蛋》以左权开花调为主线,以 “溯源—故事—流风—改造—辉煌—回归”六讲结构,系统梳理了开花调的起源、流变与发展的生态脉络。《唱开花的亲圪蛋》强调歌者作为文化载体的主体性,摒弃以调式、旋法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首次将“人物中心”方法引入民歌研究,关注“民歌与地、俗、人”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音乐学的技术分析框架。在作者笔下,歌者是“至情至性的亲圪蛋”,如石占明的父亲石存堂“与土地对话”的纯粹,刘改鱼从山野到舞台的生命轨迹,对程计年、赵三珠等普通歌者的描写,凸显了民歌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本质,这些都展现了开花调从山野到舞台的演变历程、始终在民间传唱的必然及强烈的“人本关怀”,赋予学术研究强烈的人文温度。同时,书中穿插有大量的摄影图片与村民的口述,通过“申玉爱创作《打酸枣》”“皇甫束玉改造小花戏”“刘改鱼谈《桃花红杏花白》”等具体案例,深刻揭示了民歌与时代变迁的互动、亲圪蛋和民歌的关联,为乡村振兴中的民歌保护提供了实证参考。
  李晋萍的这部文化力作,与传统音乐学专著不同,融口述史、小说笔法与文化散文形式于一体,兼具田野实录的生动性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有温度的学术写作”。作者和刘改鱼、石占明、冀爱芳、曹彦明等民歌歌者交往20多年,并多次深入左权采访,掌握着大量第一手素材。书中对民间歌者、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民歌传播的介绍,均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细节描写真实可信,而且将音乐美学与情感表达相结合,赋予学术文本以人性温度,展现了独特魅力。例如,通过申玉爱与石占明的师徒互动,展现民歌传承的鲜活生态,而非仅停留于理论分析。
  《唱开花的亲圪蛋》既是地方文化的“档案”,也是当代人理解乡土、反思现代化的镜鉴,被学界认为具有学术开创性。该书剖析了方言、民俗传统、地理环境等对左权开花调的历史性塑造,提出“方言是民歌之魂”的论断,揭示了语言与音乐互为表里的关系。音乐学家乔建中肯定其“以人物为主体”的民歌研究方法,认为这为口述史与音乐学的交叉提供了范例;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保华指出,“《唱开花调的亲圪蛋》结合了田野考察和口述史两种写法,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开花调和小花戏的现代发展简史,而且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开花调歌者和小花戏舞者的经历、心理、活动和贡献”;音乐人宁二评价,“李晋萍的书写,当然不只是为左权民歌和民间音乐留下了可供回溯的信史,实际上她是在以平等之姿为中国民间音乐人立传”。
  总体而言,《唱开花的亲圪蛋》不仅是一部民歌研究专著,更是一曲献给太行山“亲圪蛋”的生命赞歌。它以学术为骨、文学为翼,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播提供了范本。正如书中所言:“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左权开花调的“高亢之音”,终将在跨文化对话中绽放新的光彩。
  作者 王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