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18日

从读书出发,守护心灵

●米广弘


  世界读书日,读书再一次成为关注点。如今,纸质、电子书及当下正热的短视频,交织成丰富多元的读书网络,也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我从小就爱读书,那时候我家俨然成了图书馆,同学们经常来我家,大家围坐一起伸着脖子看,再之后得寸进尺地要求借阅,然而大多有借无还。但那些书却在潜移默化间开启了我们的读书之路,为少年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得益于书,我9岁开始发表作品,后来成为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尽管网络已然成为更便捷的书籍购买渠道,但是实体书店却依然是我的一个情结。自己有了稳定住所后,终于可以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般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囤书,逐渐在客厅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书墙。
  我曾赴山西扶贫攻坚,在逐家逐户走访过程中,看尽大山里孩子的酸辣苦楚——哥哥、姐姐放学后先要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几名失去父母的孤儿,放学后只能在暗淡的灯光下,就着一高一矮两个塑料凳子写作业……很多乡亲们也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跟我说:“我们不识字,不能让孩子不读书”“我们苦一点,也希望孩子去读书”……
  而后几年间,我多方奔走呼号,从各地募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近万册,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山西省工商联支持,终于在当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专为孩子们读书的图书室。我还请全国政协委员、忻州籍作家阎晶明寄语:“图书馆会使更多的山里的孩子好读书、读好书。”
  这些年,每到一个城市,寻迹书店成为我的一大爱好。从南京的先锋书店、上海的思南书局,到广州购书中心,以及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太原得一文化广场等,都留下了我或匆匆或悠闲的足迹。或许绝大多数时候,造访各类书店的核心目标并不一定是购买书籍,而是需要让自己进入阅读的好状态,充满信心干劲。
  分享阅读,接通传统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联,搭建网络视听与深长阅读的桥梁。书店,不仅承载着人们的阅读记忆,还春风化雨般塑造了一座城市的气质。现在想来,对于那些年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书店应该是他们最富的滋养和最大的容身,守护心灵之光。为此,我会源源不断地给他们邮寄,因为年轻人,正是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