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4月08日

一份寄语唤醒迷途少年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侯佳昕 亢献英
  
  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法院在近日的一次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首次引入 “法官寄语”,并在审判后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下达《家庭教育令》寓教于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3月25日,忻府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未成年人流窜盗窃15起的刑事案件进行了宣判,承办法官针对3名被告人所犯罪行进行释法明理教育,并在判决书后附上温情寄语。“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法律的严肃与公正,但作为一名与你母亲同龄的女性,我也感受到你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初中辍学后,你或许感到迷茫,或许觉得前路无望,于是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我想告诉你,生活的艰难并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相反,它应该成为你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
  3名少年当庭流下悔恨的泪水,表示一定汲取教训,积极接受改造、重新做人,并向家人转达愧疚、思念之情。
  26日,忻府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团队组织3名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辩护律师举办了帮教矫治座谈会。法官与律师深刻剖析,指出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承办法官向到庭的监护人下达 《家庭教育令》,督促其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生理、辍学后的交友、生活情况,针对性开展法治教育和亲情疏导,为其创造学习或就业条件,确保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悉,忻府区人民法院将持续积极探索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帮教工作机制,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贯穿于案件全流程,通过落实法庭教育、法律援助、判后寄语、犯罪记录封存等措施,不断优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模式,延伸帮教矫治,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审判这项讲政治、讲法治、讲情怀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