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24日

“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杨涛
  
  3月22日,大同市平城区小南头街道西谷庄村的强胜商贸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群群“散步鸡”穿梭于林间悠然觅食,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近年来,平城区小南头街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探索通过“集约经营、文旅带动、产业融合、资源盘活、托管服务”等方式,大力推进“农业+”项目转型,聚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擘画农业产业发展新蓝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小南头街道深挖资源禀赋,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西王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盘活集体经济,流转云州区峰峪乡东马庄村1800亩土地建设梨园水庄项目,以“飞地经济”开启村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西谷庄村则依托“晋北解放第一村”红色文化和“缸坊公园”特色,打造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民俗体验基地,吸引周边游客沉浸式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除此之外,还在塔儿村、艾庄村建成千亩鲜食玉米绿色生态种植园区,打造小南头街道“平诚金玉”黄金糯玉米品牌。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小南头街道筹资建设400平方米冷库和17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留给村民。
  据悉,该街道下辖7个村均成立农业合作社,建立健全服务“三农”及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引进雨泽、蒙穗等农业企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
  
  科技赋能实现绿色循环
  
  2024年,小南头街道西谷庄村千亩玉米生产基地首创“北斗+智慧农业”模式,以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高产高效集成工作思路,采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配套种植法,推行“播、管、收、存”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高精度北斗导航无人播种作业。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智慧农业系统化管理,以及气象、虫害、土壤、安全监测等全方位监测。“北斗+智慧农业”大幅提高了玉米单产量,成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典型案例。
  依托南麓生态林区优势,西谷庄村发展“林鸡共生”特色养殖。据悉,林下散养的“生态鸡”以虫草为食,鸡粪反哺林地,形成“以林养鸡、以鸡促林”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