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推动改革 有效激发活力
——我省努力做强做优国资国企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出明确要求,激励全省上下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各类经营主体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干字当头,共同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企业力量。
国资国企改革蹄疾步稳
3月5日,在太重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上千个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协同作业。不到10分钟,一块钢板就“变身”为工程挖掘机的一部分。数智化转型为这家老牌国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省属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近年来,在多重有利政策带动下,我省国有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范例。晋云科技公司建成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的全站式一体化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助推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华阳新材推动煤炭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钠离子产业,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交控集团开展智慧交通建设、航产集团建设“零碳机场”,为山西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大动能和活力……
为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省在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谋划了八大重点任务和156项具体举措;出台《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等系列制度和配套文件,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供给,加大对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我省国有企业在持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把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到实处,我省将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领域的资产总额达到7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0%左右,主业投资占比90%以上。推进资源、储备粮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1551”创新工程,建立省属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从产业升级到动能转换,从传统制造到新兴产业,从变革创新到成果落地……这个春天,三晋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民营经济拔节向上的蓬勃活力。
在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吐出”一个个长方形金属薄片——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制作的轮毂电机磁钢。这些磁钢安装在电动自行车后轮的轮毂中,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续航能力。新的一年,这家企业已有新的打算:将产品性价比再提升、产能扩大到万吨以上、加大机器人用磁钢研发力度,以最低的价格,为客户制造出更高性能的产品。
在中烜(山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碳化车间,生产线快速运转,从原料入库到进窑烧制,生产全程实现自动化管理。该项目2022年2月开工建设,2024年5月建成投产。“截至2024年12月底,我们产值已突破2.1亿元,目前企业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中烜(山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星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过去的一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系统坚持围绕“国之大者”,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围绕“省之大计”,推动科创引领,促进民间投资,着力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坚持围绕“企之所需”,狠抓助企服务,加强重点培育,持续完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
数据显示,我省民营企业经营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9家民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截至2024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93.2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7.6%。
新的一年,我省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公平开放,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开展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支持发展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增强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服务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化股改,培育上市企业。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让民营企业融资更快、成本更低。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