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05日
太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郭超亚

互通书信 陪伴寄宿儿童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 郭丽菲
  
  “我和小朋友通信的这几年里,与其说是陪伴,不如说是彼此治愈。我们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渐渐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郭超亚现在是太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大学期间,参与志愿服务30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077小时。谈及志愿服务的感受,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连续三年参与“山水同行书信陪伴计划”,通过一封封真诚的信件,她陪伴农村寄宿儿童度过了无数孤单的时光。
  
  奉献中收获成长
  
  “读高中时,我就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尽管那时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初次接触志愿服务时,郭超亚只觉得这是一个帮助他人的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意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与帮助,更是自我的成长和探索。她通过参与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逐步理解了“奉献”和“服务”的真正含义。每一次参与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提升。
  郭超亚清晰记得每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无论是帮助同学顺利完成论文答辩,还是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每当看到自己的一点小小努力就能帮助他人时,她的内心便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在她看来,帮助他人就如同播撒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内心的满足与自信。
  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郭超亚还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能。从急救培训到中医针灸,从防灾减灾知识到核酸检测协助,每一次培训和学习都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服务中,使她不断成长为更为自信、更全面的人。
  
  服务中成就美好
  
  上大学期间,郭超亚在校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担任重要角色,参与组织了 “我为师生办实事志愿服务”“论文答辩小助手志愿服务”“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志愿服务”“迎国庆工科大健身跑快乐行”“助人为乐,爱心献血志愿服务”等许多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郭超亚还积极参与了汾阳市妇女儿童之家暑期托管志愿服务、助力中高考志愿服务、保护河流净滩行动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
  最令郭超亚感动的是连续三年参与 “山水同行书信陪伴计划”。前两年,她作为写信者,与农村寄宿儿童建立了联系,通过一封封真诚的信件,陪伴孩子们度过了无数孤单的时光。
  一封信,让两颗心连接在一起。她们互相关心彼此的生活、学习;一年四季,她们在彼此的鼓励中共同成长。这名与郭超亚通信的小朋友从负能量满满到活泼开朗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从不爱学习到现在会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从自卑内向到现在主动关心身边人……她很高兴见证了小朋友的改变和成长,对方的不断突破自我都令她欣喜。她也很感谢这名小朋友,让她更有责任感、更有耐心,觉得自己还可以为社会作更多贡献。
  第三年,郭超亚转变身份,作为书信审核者,指导新加入的志愿者如何写信、如何通过信件传递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小朋友们沟通。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她也在心灵深处收获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
  
  互动中提升能力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郭超亚总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他人满满的温暖与鼓励。她发现,志愿服务不仅是对他人的付出,更是一个自我发现与自我超越的过程。在与他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她更加理解了社会与世界,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宽广。
  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后,郭超亚逐渐学会了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从如何更好地组织活动,到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再到如何传播有益的知识,帮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回首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我明白了它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仅是无私奉献,更是一次次自我成长和挑战。”郭超亚说,每一次帮助他人,既是在成就自己,也是在成就这个社会的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