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火焰蓝”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李茹霞
当熊熊烈火燃起,他们如逆火而行的勇士,向着危险冲锋;当意外突发,他们又似守护生命的天使,及时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他们就是晋城市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火焰蓝”志愿服务队。这支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时刻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英勇队伍,用青春和汗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陵川百姓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火焰蓝”的精神之源
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前身是2008年6月成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2018年11月消防队伍改制转隶后,正式更名为“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如今,服务队有43名志愿者,他们当中有18名党员,平均年龄31岁。从“橄榄绿”到“火焰蓝”,队伍的着装变了,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未改变,“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深深扎根在队员心中。
虽然人们通过网络知晓消防员“上刀山、下火海”的英勇事迹,但鲜有人能体会到背后的艰辛。每天6时,一天的忙碌准时开启,体能训练、装备操作、通讯练习、抢险救援演练等项目一项接着一项。无论严寒酷暑,他们24小时待命,哪怕是星期天轮休外出两小时,也得提前请假,所有私事都要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训练之外,他们也心系消防事业,组建“蓝之光”乐队,自编自导皮影戏《西游话消防》宣传消防知识。
正是这样的艰苦训练,练就了他们过硬的本领。在晋城市文体活动篮球比赛、市比武活动竞赛中摘得桂冠,高平籍专职队员牛振鑫在2023年长治马拉松赛中获第九名。他们用实力喊出“炼好自己,救援别人”的青春宣言。
时隔两年的“谢谢”
2021年5月3日9时34分,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一通紧急报警电话:马武寨村往张沟方向,一名女游客从20米高的悬崖坠落,生命垂危。
队员牛小旦和4名队友接到任务后,迅速背着救援物资,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到达现场,在山崖下找到了受伤的女游客。队员们顾不上被蚊虫叮咬的痛痒,也无暇擦拭糊在脸颊的汗水,熟练地为对方包扎伤口,并将对方安全地抬上担架。
山路崎岖,又遇细雨,队员们轮换着稳稳抬着担架。下山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返程却足足走了三四个小时。直到22时多,才把女游客安全送进急救中心。
经过整整一天的救援,衣裤湿透又暖干、饥肠辘辘且浑身疼痛的队员们,坐下后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了。对于参加过无数次救助的牛小旦来说,这只是他众多救援任务中的一次,但对这名女游客而言,却是重获新生的希望。
2023年9月,女游客专程来到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送上锦旗。她满怀感激地说:“这声谢谢‘迟到’了两年,但我一直记挂在心。今天,终于圆了我的心愿。”
平凡中的非凡担当
在陵川县,“火焰蓝”的身影无处不在。被困电梯、马蜂蜇人、动物闯入家中、小孩被卡……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紧盯主责主业,全体队员认真履职尽责,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动态化,全力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将消防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他们利用节假日,深入商场、单位、小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邀请辖区社会单位和群众走进消防站,开展开放活动,增强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
在一次汽车维修站失火事故中,站内有两辆车,站后是民房区,火势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迅速出动仅有的一辆泡沫消防车、一辆登高平台消防车、一辆冷藏车和一辆消防宣传车赶赴现场。由于通讯员不能离开岗位,加班的女文员段梦姣一边拨打回援电话,一边开着自己的车,在加油站“借”了个灭火器就冲向现场。但火势凶猛,灭火器根本无法控制。随后,一起加班的薛利芳也赶来加入战斗。危急时刻,回援的消防车及时赶到,大火终于被扑灭。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们用行动证明了“火焰蓝”的担当不分性别。
陵川县消防救援大队“火焰蓝”志愿服务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中,传承着雷锋精神。队员们在训练场上的拼搏、在深山救援中的无畏、在生活救援中的担当,都化作了百姓心中的温暖与安心。未来,他们将继续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不断书写新时期“火焰蓝”的雷锋故事,为守护陵川县的平安与幸福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