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2月20日
潍坊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王伟乐

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的热血篇章


  本报记者 钟如杰 文/图
  
  在临汾市尧都区,22岁的大学生王伟乐常说:“做志愿者是一件让人感到很幸福的事,幸福的事就要一直坚持做下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校园社团的默默耕耘,到社区服务的辛勤付出;从疫情防控的坚守岗位,到“返家乡”社会实践的深入探索,他的每一步都踏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志愿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勤工俭学促成长
  
  2003年10月,王伟乐出生在临汾市尧都区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平凡的出身并未阻挡他怀揣不平凡的梦想。
  在校期间,王伟乐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团活动,努力锻炼自己,丰富阅历,提升能力,为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奋斗。
  2021年,18岁的王伟乐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高考。高考结束后,别的同学都在享受悠闲的假期,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而王伟乐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毅然踏入社会,到尧都区一家餐饮企业兼职,开启勤工俭学之旅。
  在勤工俭学日子里,王伟乐每天忙碌于餐厅的各个角落,端盘子、擦桌子、打扫卫生,每一项工作都不轻松。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这段经历,让他初次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让他深刻明白了自力更生的意义。最终,他凭借努力收获了100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在他心中,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因为这是自己努力奋斗的证明。
  
  多面担当展风采
  
  进入潍坊理工学院后,王伟乐就像一块海绵,不断汲取着知识和经验。
  2021年10月,王伟乐申请加入“云计算实训中心”社团。在半年的考察期内,他每天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同时还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现出踏实的工作态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社团一员。
  在社团里,王伟乐主要负责学校机房的安全管理、系统安装以及机器维护等工作。任务既繁琐又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机房的正常运行。王伟乐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每天,他都会早早来到机房,仔细检查每一台机器的运行状况,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遇到系统故障或者机器损坏,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常常一忙就是几个小时。在他的努力下,机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
  除了在社团发光发热,王伟乐在宿舍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宿舍长,他以身作则,积极承担起宿舍的各项任务,为舍友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他还时刻关心舍友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当舍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的付出与努力赢得了舍友的尊敬与感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人的信念。
  
  志愿服务作贡献
  
  王伟乐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如同燃烧的火焰,越燃越旺。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山林间志愿巡山防范山火,还是在教室里巡查防火安全,抑或是参与教室大扫除活动,他总是冲锋在前,毫无怨言。他那忙碌的身影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奉献与付出的快乐。
  2024年国庆节期间,王伟乐回到家乡,参加了国庆嗨翻贡院街志愿服务活动,热情为游客提供帮助。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
  此外,自2021年9月进入大学校园,每年寒暑假,王伟乐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家乡,也培养了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5年1月,6.8级地震袭击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正在参加寒假社会实践的王伟乐第一时间与临汾市晋善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时利军取得联系,表达了想要捐款的意愿。随后,毫不犹豫地从积蓄中拿出5000元捐赠给受灾地区的老百姓,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人间真情。
  王伟乐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青春之歌,在新时代的天空中久久回荡,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