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不老 古城常新
平遥古城“清洁能源替代”专项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建设掠影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赵晓斌
在明媚的阳光中,一群“晋商少奶奶”款步走来,衣袂随着步伐轻轻摇曳,一颦一笑间尽显动人风姿。在平遥古城,许多年轻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融入古城,在镜头下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虽说已经入冬了,可来找我们做妆造、拍摄的游客依旧源源不断。古城墙和古街巷都是我们拍摄的重点区域,现在再也不用担心电线、变压器之类的入镜破坏景致了。”近日,在平遥古城一家旅拍店门前,店主指着不远处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说:“要不是我告诉你,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配电室吗?”
那便是新投运的古城照壁南街配电室——11月30日,按照既定的里程碑计划如期投产的平遥古城“清洁能源替代”专项电网改造二期工程21座配电室中的其中一座。它有着古装古瓦、两出水斜屋顶的样式,既与周边的景观完美融合,又高效地提供电力保障,使得千年古城的韵味与现代智慧电力在此达成了一种美妙的结合。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在古城内进行项目改造时可谓是精心雕琢,如同下足了“绣花”功夫,将项目建设与景区的整体规划紧密相连,不断推动古城区域内电力保障能力的提升。
电力护航 老街驻颜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历经2800多年的岁月洗礼,城内留存着300多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为了改善古城的空气质量和旅游环境,近年来,国网晋中供电公司结合平遥古城的开发现状,聚焦古城保护、环境提升以及电网升级等方面,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管道改造等多种因素,持续对古城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予以支持和服务,加速推进古城清洁替代工程。今年5月,古城“清洁能源替代”专项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建设拉开帷幕。该项目投资3.2亿元,新建11条10千伏电缆线路,总长度达79.314公里;新建21座10千伏配电室,敷设低压电缆123.654公里,安装表箱1698只、电表3055块,接户电缆达76.41公里。
古城内文物众多,土地资源匮乏,要新建的21座配电室需覆盖121条街道,综合管线总长30.22公里,还需完成129条小街巷的电力管线敷设,工程量巨大且施工范围广泛,沿途涉及大量的商铺和住户。而且施工周期横跨旅游旺季以及国际电影节、摄影展等重大活动,施工难度不容小觑。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古城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电力改造专班工作组,全面统筹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改造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对工程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紧紧盯着时间节点,将任务量化,倒排工期,采用多组、多面、多点同时推进的建设方案,提前进场开展勘察摸排、淤泥清理等前期工作。在建设期间,该公司组织下级运检、业主项目部、监理、施工单位每周召开工程协调会,逐日推进工程进度,全面统筹开展高低压电缆敷设、表箱安装、配电室一次设备试验、二次对点调试工作,监理人员全程跟踪管控,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
“古城的老旧古建房屋需要避让和保护,景区的正常运营也不能受到影响,夜间作业还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真的是困难重重。”全面负责此次清洁替代工程的国网晋中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的赵树盛介绍说,为了全力确保项目按时推进,他们将工程涉及的3个施工队伍共10个小组150多人,安排在夜间与白天、人流密集区与稀少区穿插施工。同时,针对古城旅游景点的特殊性,多次提前组织零点停送电操作演练,并通过照明保障、安全防护、噪音控制等一系列举措,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数智赋能 古韵升级
以“数”增效,以“智”提质。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网晋中供电公司针对古城用电负荷的特点,全面推进配网运维的数字化转型,编制平遥古城高可靠性配电网建设方案,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平遥古城景区和居民区相互交融,保电要求极高。项目改造后,古城区域采用双环网结构,配置“集中型+级差”FA(自愈功能装置)策略,这意味着在古城区域内任意10千伏区段发生故障时,该故障区段能够在秒级自动快速隔离并转供,非故障区域能够迅速恢复供电。同时,针对性地打造数字孪生配电室,运维人员在供电所足不出户就能对配电室进行远程巡视,查看各间隔的运行工况、配变负载率,还能通过远程调节摄像头巡查配电室的通道、电缆沟,大大提高了巡视效率。
“在改造的同时,我们对配电室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公司运检部的霍亚俊介绍说,“以火神庙配电室为例,传统配电室由于缺乏温湿度及各类告警信息的上传,往往在异常发展成事故之后,运维人员才能发现并处理。经过智能化改造后,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配电室温湿度、烟雾告警、水位告警、门禁告警信息,并与配电室设备自动联动控制,实现室内高温时风机自动启动降温、水位告警时水泵自动启动排水、门禁异常时快速警示,告警短信实时推送给配电室运维人员。”
电缆入地、配电室升级、户表倒接等项目依次推进,古城清洁能源替代二期工程逐步走向竣工。国网平遥县供电公司在努力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致力于还原古城的原始风貌,为古城居民营造一个干净而温暖的冬天。
刘广智,这位土生土长的平遥人,自古城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便忙碌地穿梭于政府、住户和施工单位之间,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从而打通了平遥县域施工的各个环节。能为古城的美丽贡献一份力量,他的内心满是自豪。这项改造工程所惠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平遥古城的居民、商铺共4759户、客栈3981间,总供暖面积约38.6万平方米,而且也让来自各地的游客获得了更佳的观光体验。
服务用心 生活惬意
“温馨提示:尊敬的客户,为提升古城供电质量,今日将对壁景堡社区实施改造,预计停电时间为13时30分至17时30分,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8月17日,在平遥县壁景堡社区第四网格居民微信群内(该群供电范围隶属于平遥中心所02#网格),微信名为“供电小哥”的网格经理发出了这条消息,随后群里陆续弹出“收到”“OK”等回应。
在电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基础之上,针对古城的供电服务保障,该公司也在不断优化。在古城清洁替代工程的实施进程中,“网格+电格”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加速了用电需求的响应,将工程改造对古城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今年,国网晋中供电公司以村(社区)为依托,以单元网格为载体,通过把网格化服务融入村(社区)网格管理这一举措,促使各类管理服务资源的重心下移。平遥古城的整个区域被划分为3个大网格以及12个小网格,每个大网格都配备了1名台区经理,他们实行全天候的对接响应,及时为群众发布用电信息、讲解政策法规和安全用电知识等,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故障保修。在改造期间,累计发送相关微信100余条。与此同时,对网格内的电力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与维护,协助居民顺利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总共帮助客户排查并治理安全隐患158条。
在工程建设期间,为了不影响客户采暖,该公司在营业厅设置了煤改电快捷通道,并安排专人解答报装相关问题;对于有报装需求的客户,还会安排专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组织党员服务队对古城区域内的电力设备开展特巡,对核心供电线路、客户用电负荷、设备接入点温度进行测试,排查隐患,为古城内的电采暖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告别了那些盘踞在头顶如同‘蜘蛛网’般的电线,群众的用电不仅有了保障,游客拿起手机对着天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充满极简风格的美照。”古城住户李铁生满心欢喜地说道,“现在每天来古城打卡的游客都说,古城变得越来越美了,历史韵味也越发浓郁了。”
如今的平遥古城,店铺林立,古今景观相互交融,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下一步,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将持续优化电力供应,制定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针对性的故障定位、隔离及恢复策略,达成故障最小化精准隔离,同时开展低压台区透明化建设,实时采集每户每相的电量信息,进行穿透性电压异常监测,协助开展低压故障快速处置,针对重点用户开展自愈建设,真正实现古城用户停电“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