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西考古博物馆79名志愿者服务3万余人
本报记者 王丽娟
12月8日,山西考古博物馆第二届志愿者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旨在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爱心力量,推动博物馆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今年,山西考古博物馆共有79名志愿者讲解1000余场次,接待人数突破30000人,服务总时长13473.54小时。
规范制度 提升效能
3年来,山西考古博物馆志愿者委员会研究制定了 《山西考古博物馆志愿者日常管理细则》,确保了志愿服务高质量开展。同时,利用“志愿汇”平台,实现了志愿者的科学考勤和身份认证,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支持。
根据今年的服务情况综合评比,共有11名志愿者成为“季度之星”、20名志愿者获得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表彰了10名信守服务承诺、按时按需到岗服务的志愿者。同时,对17名服务满3年的志愿者进行了表彰。
打造品牌 创新业务
今年以来,山西考古博物馆志愿者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多项专题活动。其中,由志愿者委员会秘书长李洁牵头策划实施的“4·23世界读书日”阅读沙龙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同时,启动了以“用声音致敬经典,用方言描绘璀璨”为主题,“爱家乡、爱传承、爱文博”的新纪元。读书日系列活动增强了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整体的文化素养。
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参与公益讲解服务,还创新性地开设了特色项目。在柴霞、李洁、武曌、师宇飞4名志愿者委员的带动下,15名志愿者参与了“博物馆教育——24节气考古社教”活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开拓视野 搭建平台
今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带动了山西的文博游。山西考古博物馆组织全体志愿者去佛光寺和南禅寺进行了学习,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提供了参照样板。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十大博物馆大联播·让国宝实证文明”活动中,志愿者王瑞瑜进行了现场直播,成为唯一一家由志愿者担任现场直播的博物馆。
经志愿者委员会推荐及馆内综合考虑,推选师宇飞、晋剑琴、刘蕊3名志愿者参加了今年的全省第二届文博讲解大赛,获得佳绩,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考古博物馆志愿者的力量。
3年来,志愿服务团队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展厅讲解、服务岗位等活动中奉献着力量。
当天,大会进行了新一届志愿者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武曌当选为新一届志愿者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