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让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孙展春
初冬的午后,暖阳洒在云门山山山峁峁间的一座座村庄里,整洁静谧的民居错落有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阳高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
从一片美迈向整体美。阳高县以“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龙泉镇镇领导亲自抓、村干部主要抓、管理人员日常抓、保洁人员划片抓、群众参与共同抓“五级联动”抓人居环境整治,绘就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
今年,该县统筹利用乡村衔接、财政“一事一议”等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2个精品示范村和27个提档升级村的建设任务。投资2600多万元,完成了守口堡村、上富家寨村等11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提质改造项目,完成了上马涧村污水治理任务。
从“一抹红”到“五彩缤纷”。阳高县不断发挥果蔬产业优势,全力深耕农业赛道,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逐步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糖度高、口感好、营养丰富的“阳高红”小西红柿已成为推动阳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阳高县锚定“特”“优”农业,构建起智慧设施、日光温室、塑料钢架大棚、露地蔬菜四大板块共同发展的蔬果产业新格局。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10.4万亩,总产量47万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
从“一花独秀”到“多点开花”。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阳高县巧妙地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相融合,不仅美化了乡村面貌,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守口堡独特的长城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守口堡长城旅游3A级景区,以“抓好一条线、开发两个点、完善三大景区功能”为导向,升级改造格桑花海、杏林大道,配套建设守口堡、镇边堡、大泉山三大景区,文旅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塞北福城、杏韵阳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