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1月27日
太钢不锈技术中心化学检测所副所长张文诚

始于检验终于数据 严把产品质量关


  本报记者 陈彤
  
  1989年出生的张文诚,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入职太钢不锈技术中心,目前主要从事冶金材料分析检测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张文诚在专业技术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多项成果,现任太钢不锈技术中心化学检测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踌躇满志踏征程质量攻关谱新篇
  
  入职以来,张文诚一直从事与化学检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他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专业技术能力,以出色的表现担任技术中心化学检验员高级考评员。
  张文诚能够熟练掌握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化学湿法分析等冶金材料的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技术。熟悉实验室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制修订,作为实验室体系内审员参与实验室评审项目,每年承担技术中心理化技术攻关课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难题。他还积极发挥一线专技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及时将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同事。
  有合格的质量才有过硬的产品,每一项新产品的开发更是离不开无数基础数据的支撑。技术中心化学检测所担负着太钢入厂原材料和出厂成品的检验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而仪器分析工作代表了最先进的检验水平,因此,张文诚不断挖掘和开发这些仪器设备的检验功能,提高仪器的分析检验能力,满足太钢不断增加的检验任务和分析要求。
  笔尖钢、铁铬铝等产品的化学元素成分超出了火花原子发射光谱GB/T11170-2008规定的范围,为产品的分析检测及体系认可带来了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张文诚与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相关实验,目前已完成了企业标准的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已进入申报阶段,填补了不锈钢中微量和高含量分析没有标准可依的空白。
  此外,张文诚通过对光谱仪参数的优化、大量数据的比对,实现了不锈钢标样的自动校正,使得班组人员校正标样的时间由原来的1.5个小时缩短到个1小时。取向硅钢中的酸溶铝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元素,受限于仪器配置与技术水平,炉前一直无法报出酸溶铝含量,张文诚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技术开发,最终掌握了取向硅钢酸溶铝在线分析技术。
  
  披荆斩棘起新标带领团队创佳绩
  
  集体的光芒永远大于个人的荣誉。随着合金自动化制样和仪器检验方法的大量使用,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对职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张文诚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小组成立,一项又一项瓶颈问题被破解。
  张文诚主持完成了 《纯铁中氧含量分析效率提升》《笔尖钢中炉前快速分析的研究》《非晶合金直读光谱仪分析方法的建立》等10余项课题研究。其中,《纯铁中氧含量分析效率提升》青年课题实现了直读光谱法在线测定氧含量,相对于氧氮分析仪分析氧,分析周期由30分钟缩短为5分钟,实现降本增效70余万元,减少了砂带机磨样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粉尘污染,有助于推动实验室的自动化发展,该课题被技术中心评为优秀中心课题。
  不仅如此,张文诚还成功研制镍铁成分标准样品、高氮奥氏体无磁钻具不锈钢标准样品等20余项标准样品,为多个新产品检验奠定了扎实基础,每年为公司节省外购标样费用数十万元。
  同时,张文诚起草了《不锈钢多元素微量与高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镍基合金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多项标准,先后获公司及以上科技奖3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篇。
  参加工作以来,张文诚获“优秀共产党员”、“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青年岗位能手”、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但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无私忘我的精神。他说:“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就应该这样做。”张文诚勇敢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用全部学识,全力担起科研领域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