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模式 盘活“两企三新”团组织活力
在山东枣庄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多处工业园,一份“优徕青年社区”人才公寓的简介已成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 “最亮品牌”。这里有近10家企业,产业园区多,在建项目多,“两企三新”青年占比70%,如何解决青年居住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通过盘活国有资产,打造融日常居住、交流活动、社区融合于一体的人才公寓205套,入住率已达85%,不仅满足了青年先安居再乐业的急切愿望,也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近日,东沙河街道团工委书记傅文对记者说。
近年来,伴随新业态、新组织蓬勃发展,青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素质逐渐提升、需求日趋多样,团滕州市委创新“团组织+青年社团”工作模式,提高对“两企三新”青年的服务质效,助力“两企三新”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
离青年近些再近些
创立第七个年头,“缘点滕州”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此前,这家婚恋介绍中心因服务质量高,在当地积攒了好口碑的同时,创始人张炜也面临发展困惑:业务单一,客户资源有限,公司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改变从一张“招募令”开始。
2023年,团滕州市委面向社会发出“青年社团主理人招募令”,建立“社团报到”机制。与此同时,对“两企三新”组织进行大规模摸排,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分类建立社团、联动社团做好前期摸底工作。
在前期招募的200余名青年社团主理人基础上,精选30余名覆盖不同类别的青年社团主理人参加见面会。张炜是这次见面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不仅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同时正式加入团组织打造的公益类社团,由此觅得新机遇。
如今,“缘点滕州”不再局限于婚恋服务,同时承担了青年喜欢的交友派对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
通过“关键人”带动“广泛人”,团滕州市委创新运用地缘、业缘、趣缘、益缘、学缘等机理,培育思政类、公益类、文学艺术类、服务实践类、体育竞技类等5类青年社团,形成“团组织+青年社团”的新形态。
近些再近些,这些举措让 “两企三新”青年更为紧密地聚集在团组织周围。
服务青年形成倍增效应
一应俱全的家具家电,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智能化的监控与门锁,租金不过1100元……在一家化工公司工作的26岁的张倩只带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一台电脑,算得上“拎包入住”。
为了更好地服务“两企三新”青年,团滕州市委依托各级“青年之家”、优徕社区、青春社区等场所50余处,打造“两企三新”青年的“凤凰巢”“避风港”,实现场地共享、资源共用、活动联办。
在此基础上,团滕州市委创新打造的青年优居“活力圈”品牌特色鲜明,即居住舒适圈、优质生活圈、互动朋友圈“三圈”服务。
其中,在打造居住舒适圈方面,团滕州市委不仅在市场价基础上给予青年10%的专属租房补贴,开辟公交专线、定制入场接送班车;同时,以“优徕青年社区”为圆心,搭建就餐、学习、运动等15分钟服务圈。
在服务支持方面,团滕州市委联合行业综合党委制定关心关爱“两企三新”青年20项措施,提供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等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青年社团组织输送资源,进一步拓宽青年社团组织的资源汇聚渠道,盘活组织活力。通过团组织建设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两企三新”团组织进一步实现了活力倍增。
打破青年发展瓶颈
“到11月底,温室里将迎来第一批‘智能’果实。”说这话时,山东一家农业公司的董事长朱颖正带领30多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团队忙个不停,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滕州市青联常委。
为进一步增强“两企三新”青年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团滕州市委采取多种方式,打破其发展瓶颈,畅通其成长渠道。目前,已先后推荐两名“两企三新”青年任团滕州市委兼职副书记,35名“两企三新”青年加入各级青联、团的委员会,评选青年岗位能手80余人。
这些举措为“两企三新”青年个人带来难得的成长机遇,同时获益的还有其所在企业及更多的青年。
不仅如此,团滕州市委还设立“人才举荐”激励机制,搭建“两企三新”青年成长阶梯。通过“队、号、手、岗、赛”等青字号荣誉、“两红两优”“青年五四奖章”等典型示范的评选,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在团滕州市委书记巩婉莹看来,“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两企三新’团建工作,是全面提升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三力一度’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与服务更多团员和青年加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