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8月16日

山西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


  本报记者 王钰钦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了 《山西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0.1—2024.6)》,全面展示了五年来山西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显著成效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了山西法院在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美丽山西建设中的司法担当。
  自2019年12月山西高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以来,山西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高质量司法守护美丽山西。五年来,山西法院共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7952件,涵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白皮书指出,山西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取得了多项积极进展。全省11个中级人民法院和117个基层法院(除设立环境资源法庭的法院)均已实现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团队)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探索、深化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同时,山西法院还创新“司法保护基地+专业法庭”服务保障模式,在重点区域建设了10个集巡回审判、生态修复、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基地,强化了对重点生态区域的司法保护。
  在审判实践中,山西法院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和司法文件,指导各级法院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水平。白皮书提到,山西某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田某坡等非法处置过期药品污染环境案,被告人张某建等11人盗掘古墓葬案等9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类典型案例,为同类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山西法院还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财政、检察、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规范环境公益诉讼及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使用,通过强化多元协同共治,山西法院在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普法宣传方面,山西法院结合重要节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山西法院还注重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作,与沿黄省区法院共同发力,守护黄河安澜、共兴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