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 太原这样做
本报记者 张丽
5月14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市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发布会,介绍太原市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部署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太原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和“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四大重点任务,研究起草了《关于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的工作方案 (2024—2025年)》,坚定扛起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两大使命”,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以能源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按照总体要求,太原以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为抓手和引领,坚持立足太原市能源创新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等,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转化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发挥省会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关键支撑。
2024年,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20个,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0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200家。
四大重点任务细化举措
锚定全面落实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四大重点任务,太原市细化具体举措。
围绕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煤基能谷”、培育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组建多元化新型研发机构等举措;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出了加强双创平台载体建设、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集群、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券、完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等举措;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配套体系、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发现对接转化机制、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强区域合作等举措;围绕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提出了出台更多人才引进政策举措、深化省校合作 “12大基地”建设、推进应用型院校及人才队伍建设、高标准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推出人才服务绿卡等举措。
加快推动任务落地见效
锚定四大任务,汇聚各方力量,太原市加快推动任务落地见效。
高标准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出台“晋创谷·太原”建设市级“1+7”政策体系,聚焦能源和新能源、先进制造、半导体和新材料等领域,加快推进中试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常态化举办银企对接、项目路演、成果发布、政策宣讲等活动,已吸引一大批科研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入驻,加速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76个,占全省的74%;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39个,占全省的79%;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占全省的88%。今年,第一实验室通过了省实验室评估,新组织推荐6家企业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出台《太原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办法 (试行)》,规范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去年以来安排财政资金2.5亿元支持1700余家(次)企业创新活动,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集群;下达“双百攻关行动”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资金预算9800余万元,支持企业引进清华大学等创新资源,实施53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新发布重点产业链重大技术需求和重大科技成果征集通知,围绕 “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公开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和重大科技成果。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发现对接转化机制,与国家、省、县科技部门联动开展成果路演和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太原市企业与北京大学等京津冀高校院所对接,加快构建北京、天津、太原科技创新联动格局。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推出人才绿卡服务,科技、教育等领域的600余名人才享受到6大类22项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在太原市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人到山西好风光”上海人才宣介专场活动中,太原市专题举办了“青年博士太原行”等系列活动,深化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吸引青年人才集聚锦绣太原。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承担省科技副总、基础研究计划以及市“揭榜挂帅”项目等,不断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下一步,太原市将切实扛牢转型发展、能源革命重大使命任务,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能源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为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作出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