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4月30日

2024年一季度山西省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精准有效落实货币政策,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 高静

  4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召开2024年一季度山西省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今年一季度,山西全省金融保持平稳运行,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均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省金融运行平稳

  今年一季度,我省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截至3月末,全省社融规模存量为6.2万亿元,同比增长8.8%,快于全国0.1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2426.2亿元,同比少增279.3亿元,主要是受到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从历史看,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仍处于同期较高水平。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万亿元,同比增长 9.8%,快于全国0.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 2088.3亿元,同比少增327.7亿元,增量仅次于去年,高于往年同期。
  一季度全省信贷投放节奏平稳,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918.2亿元,同比增长39.9%,较年初增加895.6亿元,同比多增357.0亿元。二是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3月末,全省普惠小微、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4044.9亿元、1.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和12.7%,分别较年初增加526.4亿元和953.1亿元。三是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06.5亿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4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平稳增长。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增加2067.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住户存款余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各项存款5.3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1885.9亿元。

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用足用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指导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保持融资总量平稳增长,助力经济稳步恢复发展。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万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78.9亿元,同比增长24.6%,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优化利率政策传导,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及时纠正个别金融机构存、贷款非理性定价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一季度,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98%和4.98%,同比分别降低0.23和0.50个百分点。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机制。督促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合理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联合省科技厅、省工信厅建立名单推送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1.3万户科技型企业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针对人民银行总行近期创设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动新的政策工具在我省尽早落地。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绿票通”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54.0亿元,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356个;按照“额度优先、程序优先”原则累计办理“绿票通”再贴现业务86.6亿元。三是加大普惠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撬动作用。一季度,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294.0亿元,同比增加110.1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0亿元,直接撬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30.4亿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将继续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合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助力山西经济稳中向好。

优化现金支付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多措并举、精准对接,充分发挥现金的兜底作用,为社会用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多样的现金服务。
  聚焦零钞供应,加大中小面额现金投放力度。人民银行山西省各市分行加大了中小面额现金供应。今年1月至3月,全省50元以下现金投放同比增长20.4%,其中,3月份20元及以下现金投放同比增长33.0%,充分满足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零钱包”业务的需要。
  对接民生领域,大力开展“零钱包”兑换活动。通过山西省零钞预约兑换服务平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线上兑换程序以及上门服务等兑换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向有需求的商户和个人发放“零钱包”,全面满足社会用现需求。截至4月中旬,全省共发放“零钱包”16.12万个。截至4月中旬,全省针对出租车行业共发放“零钱包”8228个。全面对接出租车行业,在全省同步开展 “山西省出租车行业零钱包发放”启动仪式,让来山西的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便捷、友好的支付体验;拓展重点应用场景,组织全省各级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场所,为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现金服务。人民银行各市分行也积极对接重点商圈、旅游景区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开展春节新钞兑换活动。今年一季度,全省通过山西省零钞预约兑换服务平台累计兑换20元及以下面额零钞1072万元。
  立足长效机制,不断优化现金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拓展零钞投放渠道。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ATM机具+小面额取现”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改造ATM机具,至少增加一种小面额钞箱,方便群众通过ATM机具直接提取小面额现金。截至4月中旬,全省共布放各类支持零钞支取的自助机具1270台。二是组织开展残币“集中清零”行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公交公司等用现大户,上门提供残币回收、大小票调剂和纸硬币兑换服务,持续加大残损币回收力度。组织人民银行各市分行开展协调缴库行动,统筹协调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缴库,集中解决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残币积压问题,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各券别平均整洁度在85%以上。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将严格按照总行有关工作部署,持续优化人民币现金支付环境,精准高效开展现金服务工作。以银行网点高质量现金服务为基础,以多元化现金服务模式为重点,以多部门联动为助力,形成重点行业全面对接、重点商户全面覆盖、其他现金收付主体网格兜底的现金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