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三千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
本报记者 田凤凤
1月26日起,为期40天的春运拉开帷幕。根据预测,2024年春运期间山西省客运量达到2400万人次,超2019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全省三千志愿者有序、分批上岗,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感召下,成为春运志愿服务中的一员。他们走进全省各地的火车站、客运站及飞机场等客流较大的站点,在进出口、自助取票、售票厅、候车室、爱心之家等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旅客送去冬日温暖,为春运贡献青春力量。
动感“快闪”送给奔波旅客
大一学生罗洁妤首次参加春运志愿活动,目前所在岗位是机动组。春运首日,她和其他10名伙伴在春运开场舞中表演了一段欢快的“快闪”,希望能让在路途中奔波的旅客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欢庆和阖家团圆的喜悦。
“我们选定了《相亲相爱》和《新年快乐》作为‘快闪’曲目,在参照原本编舞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更符合大学生身份的青春元素。”罗洁妤说。
在5天紧张的排练中,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每次休息时,总有一拨人留在原地练习,也总有一拨熟练掌握动作的人在不停示范,直到所有人全部掌握。让罗洁妤开心的是,她和伙伴们的表演得到了旅客的认可。
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认真对待
尽管在大同南站服务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志愿者孙广庆已深刻体会到为旅客提供服务的重要性。“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有许多琐碎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更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孙广庆说,在自动检票口的岗位上,志愿者不仅需要帮助旅客将身份证摆放到正确核验位置,还要指导带着孩子的旅客到人工检票口提供孩子的证件,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指明直梯等位置……最初,大家都会手忙脚乱,但熟悉了整个流程后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虽然人流量很大、工作很繁琐,但孙广庆和伙伴们却始终保持微笑和礼貌,努力为每一名旅客提供帮助。“当看到旅客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道谢时,我内心无比满足和自豪,这种认可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被需要的。”孙广庆说。
发现“求救信号”时主动服务
志愿者李小亭在服务时发现,多数需要帮助的旅客不好意思直接找志愿者寻求帮助,“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观察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每当发现在售票机前手足无措的举动和尴尬的眼神时,我们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也明显能感受到旅客由衷的放松和开心”。
在这期间,李小亭也逐渐熟悉了取票、购票、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等铁路基本常识。虽然才上岗,但李小亭也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售票机突然出现故障,一名旅客等待了五六分钟没有拿到打印好的火车票,志愿者急忙寻找铁路工作人员,及时解决了问题。
“有很多旅客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缩短了购票、出票的时间,志愿服务为他们的旅途提供了便利,让他们的出行体验更佳。”李小亭希望,接下来,自己能提供更为精准和专业的服务,让更多旅客轻松踏上回家的旅程。
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在志愿者郭隽希看来,与家人团聚是很多返乡人最期待的事。他说:“我能从很多人眼里看到焦急与烦躁,大家频频查看时间与车次座位,这就需要我们更有耐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成为他们旅途中的‘解语花’。”
服务首日,车站特地邀请几位书法家义写春联,许多提前到站的旅客前来求字,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在一旁维持秩序的郭隽希看到了旅客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那是一种放下旅途疲惫,一身轻松的笑容。“几副春联将旅客与工作人员的心联系在一起。那一刻,旅客们好像忘记了回家的拥挤和旅途的枯燥,开心地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郭隽希说,那时的他突然对人生及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有了新的感悟,“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节省时间,减少他们因长途跋涉带来的烦躁和苦恼,就那么一丝温暖也可能是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据悉,春运志愿服务是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青年乐于参与、服务民生关切、持续30年从未中断的品牌项目。
一直以来,在共青团山西省委的指导下,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暖冬行动”中展现青春风采,并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春运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丰富文明出行的时代内涵,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