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1月23日
聚焦“国之大者”着眼“民之关切”

912件提案全部办复


    本报记者 田凤凤

  在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副主席李正印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一年来共提出提案1123件,经审查立案912件,占总数的81.2%。其中,大会提案869件,立案736件,平时提案254件,立案176件。审查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648件,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提案264件。这些提案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坚持“大主题”、“小切口”相结合,涵盖了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会议提案聚力聚焦,平时提案质效双升。113个承办单位积极吸纳转化,912件提案全部按时办复。

助推资源型经济转型

  助推资源型经济转型、能源革命和高质量发展建诤言,审立提案263件。围绕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制造业振兴提升,提出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等建议,在《关于推动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中得到体现。

助推科教人才战略

  助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战略谋良策,审立提案155件。围绕构建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提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建设“双一流”学科,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双减”政策落地,关爱乡村留守儿童等建议,助力全省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对有需求的284所城区小学实施“放心午餐”工程,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提出人才引进,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镇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予以采纳。

助推创优营商环境

  助推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添动力,审立提案91件。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落实惠企助企政策,实施上市主体倍增计划,解决企业“回款难”,营造企业放胆发展、部门放手扶持、政府放权保障、政商放心交往环境等建议,为省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为省纪委开展“两不一欠”专项行动等提供了参考。

助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

  助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聚合力,审立提案62件。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服务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等建议。服务建设和美乡村,提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小杂粮精深加工,打造“有机旱作·晋品”品牌,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乡村e镇,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资源化再利用等建议。

助推增进民生福祉

  助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出实招,审立提案246件。服务就业增收,提出妥善引导“网课”毕业生升学就业,建设零工市场促进稳定就业,加强残保金征管、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等建议,在省政府制定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18条政策举措中予以吸纳。服务老有所养,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水平,办好社区食堂,推动养老医疗结合,建设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养老托育一体化等建议,助力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助推建设美丽山西

  助推厚植生态底色和建设美丽山西汇共识,审立提案78件。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提出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节水,汾河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晋陕大峡谷水土流失协同治理、上下游生态奖补机制、淤地坝安全运行管理等建议。
  此外,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山西、建设法治山西和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审立提案17件。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清理地方性法规,非诉讼解决社会矛盾等建议也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