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1月19日

朔州“三个一”工程打响优化营商环境翻身战


    本报记者 贺美晓

  “2023年1至11月,朔州市民间投资增速山西省第一,经营主体增速山西省第二,新登记企业占比山西省第二,千人拥有企业同比增速山西省第二,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山西省第二,直接利用外资额山西省第三。”1月16日,记者从朔州市相关部门获悉,去年,该市各级各部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一把手工程”来抓,实施了“一把手亲自抓、一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切需求财政优先保障”的“三个一”工程,在“实深细”方面下功夫,打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翻身战。

做实基础

  朔州市坚持营商法治、政务、信用、人文、保障五大环境全方位改善、一体化推进。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办法》,废止18件涉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审结案件161件,“活封”“活扣”为企业释放资金2.8亿元。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活动,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裁定了中能电建二公司破产案件,实现了破产案件零的突破。
  市、县两级财政优先保障,投资改建市本级、右玉、山阴、平鲁、朔城区共5个政务服务中心,朔州市68个乡镇、街道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1041个村(社区)设置了代办点,7×24小时自助服务超市全部建成运行。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为企业减税降费、退税缓费8.43亿元。
  朔州市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发布。探索“晋陕蒙—朔榆鄂”三省三市跨区域新型监管,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登载。开展“两不一欠”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部署的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无分歧欠款清偿率100%。
  针对交通短板,朔州滋润机场通航。农村“四好”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投资完成率山西省第一。总投资16亿元的朔州大医院开诊运营。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全覆盖。
  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朔州强化金融支持,去年全年,为717个纳税信用良好企业投放贷款19.37亿元。

做深改革

  去年,朔州市采取“打捆审批”“跨行业打捆审批”“跨地市联合审批”等方式,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最大压幅达82.5%,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列入山西省典型做法案例。山西省首个通过跨地市联合审批取得神头泉域水资源影响评价行政许可的项目,开创山西省跨地市项目审批的先河。
  在整合 15条政务热线基础上,“12345”热线又在山西省率先完成与110报警服务平台的高效对接联动。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大提速。开辟省、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服务,项目进场“即来即办”、中标公示“即评即发”。精准分析研判交易用时,最大化提高平台资源利用率和交易效率。朔州市荣获全国“2022—2023年度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成果奖”。
  市场监管部门推行 “沙箱监管引领、包容审慎监管嵌入、触发监管托底”的“三位一体”锥型立体监管模式。朔州市信用监管创新经验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选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同时被《中国企业信用年鉴(2023卷)》收录,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3个地级市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典型案例。在刚刚揭晓的首届全国100个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中,朔州创优“四维”信用监管,成为山西省4个上榜案例之一。

做细工作

  此前,朔州市3.0版《改革措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实施方案)》相对笼统,存有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强的问题,就此,朔州市进一步具体细化改革举措,新修定了 《朔州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若干措施》,确定41项具体举措。
  面临群众办事不方便、停车难等问题,结合“半拉子”工程整治工作,朔州市政府投资易地改建了“政务服务综合体”,新政务服务大厅总面积达2.9万平方米,实现单位应驻尽驻、事项应进尽进。
  针对政务数据共享难问题,朔州市政府投资了1.5亿元解决54个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系统,51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市、县两级政务数据目录总数达1.68万条,资源挂载1.1万条,打通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回流、直达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