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沁水县综合施治确保沁河长清
本报记者 毛明辉
10月29日,记者从晋城市沁水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在沁河流域治理中,沁水县坚持流域系统性综合施治,强化源头监管、聚力污水治理、蓄力重大项目等治理项目取得了骄人战绩。截至2023年10月,该县3处国家、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域2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晋城全市第一。
沁水县强化排污源头监管,坚持“有口皆查、有水皆测”原则,通过人工徒步、无人机协助等方式,对全县登记建档的32个入河排污口每月开展例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一口一策”分类制定整治措施、确保企业精准治污。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各煤层气企业严格执行生态井场建设标准,新建井场按要求同步建设,已投产的井场逐步整改完善、逐个消化。截至目前,完成1800余个生态井场建设,28家涉水企业全部完成相应污水处理设施配备及场站建设。
聚力城乡污水治理,全县78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对12个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立标定界;对张峰水库水源地开展划界保护,设立标识牌178块,完成金属围网10公里,安装取水口视频监控2台;针对运维管理缺失或不规范、管网不健全等问题,制定下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时限、压实责任,强力推动整改。
蓄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流域系统综治。实施煤层气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划定马必矿区、郑庄矿区等12个重点调查区,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及地表水采样点,全面掌握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对区域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谋划实施张峰水库水源地保护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入库支流人工湿地、生态涵养林地及生态护岸工程。实施县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一污厂和二污厂出水口关键节点建设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湾则水库入口处建设库滨缓冲带,削减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