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31日

我省召开今年第8场银行业保险业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刘家进

  10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召开2023年第8场银行业保险业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晋商银行、山西银行、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保险”)进行了发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
着力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五大领域,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支持实体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支持了吕梁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聚焦统筹引领,全面落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责任。通过印发指导文件、召开座谈会、实地督导、监管约谈、审慎会谈等举措,持续推动服务实体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一是践行一个工作理念。全面梳理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清单,持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职能。二是构建两项工作机制。建立吕梁市 “千项千亿”项目融资统计监测机制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机制,定期监测全市重点产业项目融资情况,作为对银行机构差异化监管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三项系列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 “千名行长结对子”、金融服务“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等系列金融助企活动,36家银行机构累计上门走访服务企业989家,新增融资32.91亿元。截至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706.94亿元,较年初增长8.72%,同比增加155.38亿元。
  聚焦薄弱领域,全力补齐普惠金融发展短板。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个体工商户等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一是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量。截至9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635.05亿,增长15.50%;法人机构普惠小微贷款142.93亿,增长24.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59个百分点,户数16263户,增加1352户,完成“两增”考核目标。二是拓宽民营企业服务对接面。截至9月末,全市民营企业数量13.26万户,增加1.76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23.3亿元,增长56.98亿元。三是提升个体工商户服务贴心度。截至9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3.51亿元,增长35.08%。
  聚焦转型升级,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紧盯吕梁市“985”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建设方向,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和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支持吕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39.86亿元,增长41.45%,六成以上为中长期贷款;支持煤炭、煤电保供企业35户,贷款余额33.04亿元;绿色信贷余额176.08亿元,增长23.85%,有力支持吕梁传统产业向风、光、电等低碳绿色行业转型。

晋商银行
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美好生活

  自2009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晋商银行始终扎根三晋,在支持实体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342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44亿元,2022年净利润超18亿元。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护航实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晋商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发展,积极为企业“拓渠引水”,帮助市场主体强信心、促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各项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56.9%,较年初增长1.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4.62个百分点。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为412.72亿元,在公司贷款中的占比较年初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3.5个百分点;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链建设,分别实现信贷投放82.28亿元、200.95亿元。
  为助力我省专业镇建设集群成势、发展壮大,制定了“杏花村汾酒”“平遥牛肉”等9个专业镇普惠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支持。持续深化专精特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专精特新贷”。大力推动创业担保贷的发放工作,助力广大创业者和个体工商户者就业经营。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累计为重点专业镇投放贷款6.04亿元,为81户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9.72亿元,为147户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9亿元。
  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2020年至2022年,该行持续开展减费降利返息活动,反哺市场主体和本地居民。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从三年前的6.32%下降至当前的4.64%,降幅达26.6%;2020年和2022年两次存量贷款返息4643.48万元,新增贷款让利5566万元;信用卡两次办理延期还款1226笔,延期还款金额732.98万元,减免息2671笔,金额121.7万元;办理个人贷款延期还款110户,9564.68万元;推行收单客户结算手续费减免政策,服务市场主体超过52000户,仅2022年减免客户结算手续费就达4000多万元。

山西银行
坚守金融为民本色书写人民金融新篇

  山西银行作为省属地方金融企业,坚守“金融为民”本色,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把支持地方转型发展、服务人民作为天职,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力量和专业服务优势,为三晋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目前,山西银行注册资本258.94亿元,拥有员工6510人,分行级机构12家,营业网点303个,网点遍布全省10个地市、23个区、36个县,搭建了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网络。
  挂牌成立以来,山西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化险、提质增效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3418亿元,较开业时增加779亿元,增长29.5%;一般贷款余额1148亿元,较开业时增加335亿元,增长41.2%;各项存款余额2479亿元,较开业时增加433亿元,增长21.2%;净利润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3亿元,增幅215.7%。
  作为省属地方金融企业,山西银行扎根本土、聚焦主业,全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不断加大对煤炭清洁能源产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三改联动等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为煤电企业提供专场对接、专人服务、专列信贷规模、专属利率优惠、专享担保方式、专设审批通道的“六专服务”,截至9月末,支持煤炭煤电行业贷款余额322.47亿元,较年初增加52.85亿元;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绿色金融信贷余额47.09亿元,较年初新增13.99亿元;支持全省重点产业链、专业镇建设,涉及企业23户41.44亿元;支持全省重点项目,积极对接省发改委,探索“政银合作、共搭平台、共建渠道”新模式,达成融资意向授信11项87.04亿元;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69亿元,较年初净增5.64亿元,增幅11.5%。
  山西银行深入贯彻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随心 随身 为您”的服务理念,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创立“山银驿站”公益品牌,有序开放网点服务资源,向在户外劳动的人们提供歇脚休息的服务,向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山银驿站”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温暖之余,还通过该行员工为他们讲述金融文化知识和反诈防骗知识,提高消费者整体金融文化素养。目前,山西银行已建成“山银驿站”304个,并于今年3月荣获2023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网点服务创新案例”奖。

中煤保险
积极开展多元化、全渠道风险减量服务

  多年来,中煤保险践行“简单、务实、高效、担当”的企业文化,坚定不移走好专业型特色化转型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保险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及客户资源优势,首创“安责险+大数据+风险减量”模式,建立了覆盖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赔付”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在农业保险领域具备特色化创新优势,连续8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级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及省级专项农险创新试点。
  2023年前三季度,中煤保险保持了积极稳健的发展势头,以强有力的保险保障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6972.26亿元;以高水平的服务助力我省能源安全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为煤炭等高危行业客户提供安责险风险保障198.68亿元,为井下职工提供意外险风险保障883.51亿元;以特色产品创新推能力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稳粮保供战略落地,为我省11个地市106.26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84.69亿元。
  中煤保险始终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在高危行业安责险强制实施的背景下,构建了以“安责险为保险保障,安全大数据为实时监测,风险管理为落地巡查”的运行机制。在煤矿安责险的基础上,持续向非煤矿山、危化、冶金、建筑等其他高危行业延伸。
  发挥大数据优势,精准开展隐患风险排查。基于“人防+技防”的理念,利用矿山安全生产数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打造“实时监测+周期服务”的风险管理体系。该模式落地后迅速向全国及其他行业进行了复制与推广,打造了现象级事故预防服务的 “中煤样本”。2019年至今,中煤保险通过煤矿大数据监测的隐患经专家现场验证,准确率超80%,隐患整改率达到97%。
  强化人才支撑,组建强大的专职服务团队。中煤保险通过第三方组建了线下强大的专职服务队伍,现有煤矿专家近150人,由具有采煤、通风、机电、地质、矿建、信息调度等煤炭专业学历、且从事井下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组成,提供隐患排查、风险辨识、安全培训等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服务。2019年至今,累计为中煤能源、山西焦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华阳集团、华润集团等1319家客户提供事故预防服务超10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