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31日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召开

全国文物专家齐聚运城探寻中华文明进程


    本报记者 王丽娟

  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夏时期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运城夏县举行。来自全国考古领域的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齐聚运城,探寻中华文明进程。
  “西阴论坛”是全国性的学术交流论坛。1926年10月10日,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到达山西夏县西阴村,开启了第一次由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收获了仰韶文化的彩陶、蚕茧。此次发掘工作证明了运城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新纪元,成为了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的标志碑。从此,夏县西阴遗址更是在考古人心中具有了独特的意义,成为中国学术自强、民族自信的根基。
  1926年以后,沿着李济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一批中国考古先贤驻足晋南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探索人类之起源,追寻中华之发端,求证古史之真实,拉开了晋南考古的序幕。1944年,中国考古人第二次发掘西阴村,复原陶器百余件,较彻底地认识了西阴文化。
  2019年、2020年,中国考古人对夏县师村遗址进行发掘,收获4枚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早期石雕蚕蛹。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石雕蚕蛹形象,是仰韶早期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给西阴蚕茧的出土提供了值得信赖的空间,是中国丝绸传说“嫘祖养蚕”的鲜活注解。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循着李济的足迹,中国考古人再次来到运城大地组织了学术研讨会。自此,“西阴论坛”成为考古学界的一大盛事。
  今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 “西阴论坛——夏时期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再次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考古文物专家,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进行发言。本届论坛继续紧扣“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重大课题,重点围绕夏时期的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开展系列学术研讨,聚焦夏时期考古研究新动向,对各地区夏时期遗存考古成果予以研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作了主旨演讲。作为全国性的学术交流论坛,西阴论坛的举办将全面推动我国夏文化探索和研究,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