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改革关键点 多措并举破难题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郭丽菲
今年以来,在高平市委、市政府和共青团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高平市委聚焦主责主业,持续精准发力,不断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以有形服务、有效引领,努力实现党政所期、发展所需、青年所盼。
抓住为党育人根本点 着力提升引领力
改革以来,团高平市委把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团属阵地平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团(队)日活动、沉浸式竞演讲述活动150余场,覆盖青少年3.9万人,不断夯实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组织团员青年、少先队员打卡高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头企业等,探寻红色历史足迹,全面感知家乡,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积极聚焦网络新媒体,开设“高小团”官方抖音、视频号,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和引领力;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深化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整合学校、企业等多领域青年教育人才,设立“名师工作室”,“一月一主题”研发精品团课、队课,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课程供给。
抓住从严治团基本点 着力提升组织力
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原则,传统领域团组织100%覆盖,结合行业特点、青年特性,积极创新组织形式,新建青年工作小组,成立艺术、文化、体育、青创等各类团办青年社团;建立实体“青年之家”19家,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坚持“纳入、参与、主导”三步走战略,将团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率先建立团市委和教育团工委交叉兼职机制,并由团市委参与学校团队工作年度考核全过程,分片区定期对全市学校开展团队工作督查,常态化开展研讨互助,实现“以强带弱,协同进步”,团教协作机制持续深化。
为了提升团干部的培养水平,团高平市委通过举办优秀团课评选、职业技能大赛、专题培训班等,帮助全市团干部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工作的新思路。同时,对全市各级团干部实行“2+X”管理模式(即基础工作、特色工作、其他工作相结合),增强工作实绩的刚性约束。落实考核优秀奖励机制,并将优秀团干部纳入市委组织部“青苗计划”人才储备库,激发团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抓住青年发展归结点 着力提升服务力
创优青年发展环境,团高平市委充分发挥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定期评估青少年发展工作,准确分析研判问题短板,聚焦青少年利益诉求,逐条逐项分解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各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青年发展工作格局;通过开展“青”心系列购买服务项目,在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婚恋交友、就业创业等领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有效增强青年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带领“青年文明号”单位、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爱心企业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常态化开展“一对一”帮扶;聚焦青年创业需求,建设“智创城青年之家”;围绕创新创业、传统文化等主题举办“我与高平的青春之约”系列青年沙龙活动,搭建联系服务青年的实践平台,为青年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抓住青春建功突破点 着力提升大局贡献度
服务中心大局,让青年当先锋、展作为。团高平市委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火热实践,让青春风采在基层一线绽放;持续开展青年电商培训、技能培训,带动青年就业创业;积极畅通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渠道,多行业多领域吸纳青年人大代表19人、青年政协委员46人;以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面对面”活动为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全面加强团的协商代言功能;成立高平籍在外学子团工委,搭建青年学子互联互通的组织平台;利用假期开展“青春兴晋”大学生实习实训、暑期实践,分批次开展红色教育和市情教育研学,覆盖青年1500余人;用好“团干部+新生代+青年志愿者”三支队伍,引导青年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动员青年投身马拉松赛事、爱心送考等志愿活动;发动团员青年、返乡大学生主动向社区报到。
青春当奋斗,拼搏正当时。下一步,团高平市委将认真履职尽责、持续攻坚克难,推动县域基层团组织改革工作成果切实下沉到底,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组织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使命、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