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山西省青少年水利科普展开展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小学生与水利专家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共同探讨水知识;大学教授用浅显易懂的授课方式,向小学生分享节水方法……9月23日上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一泓清水入黄河’2023年全国科普日山西省青少年水利科普展”在太原市图书馆开展。展览首日,同时举办了“小小星空讲坛”山西省青少年水利科学调查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由团省委、省水利厅、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少工委指导,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图书馆主办,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
此次活动是我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殷切嘱托,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方式,带动广大青少年树牢生态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母亲河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助力提升科学素质、树牢节水意识,同时引导省内青少年走进护水兴水专题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积极参与“一泓清水入黄河”建设及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小小星空讲坛”青少年水利科学调查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现场,来自太原市迎泽街小学、后小河小学、青年路小学、太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小学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调研报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增加了互动点评环节,每名小学生陈述完调查报告后,均由相关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答疑,让大家受益匪浅。
虽然一份份调查报告均由小学生来完成,但报告内容着实“可圈可点”,一组组数据的呈现、一串串事例的分析、一个个实在的建议,让与会人员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做了这么多扎扎实实的调研工作,掌握了这么多丰富的水知识,运用了身边的很多节水小妙招”。一名从事调查相关工作的家长感叹:“作为一名调查人,不得不赞叹孩子们的调查分析能力,为孩子们点赞!”
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学生王思懿的调查报告令人惊艳,她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校3—5年级学生采用随机调查样本100例,了解青少年对“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熟知度和参与度。最终,通过数据得出结论:目前,青少年对“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熟知度相对较低,参与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她还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告诉大家,青少年参与“一泓清水入黄河”建设的方式有宣传保护母亲河、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知识,张贴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倡议书等形式。专家也对王思懿的调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
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教师马亚蓉介绍,该校于2019年就成立了“轻盈小河你我同行”PDC项目组,开始对节水护水项目等水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们在自我探索、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等过程中,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发展综合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引发对“水”及节水行为的更深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相关的水利科学知识及省内水情、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内容,并大力宣传节水知识和政策,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省内青少年提升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西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马素青表示,“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是山西系统治理黄河流域的一项重大政治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识水工程、了解水历史、传承水文化,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增强全民水安全、水忧患、水保护意识,做节水的宣传员、践行者和监督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