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鸠山上女娃化鸟精卫湖变成国家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卢亚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还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一个个神话故事,寓意着先民们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愿望。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太行山为重要发祥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对梦想的追求,也激励着后人与恶劣的大自然抗争,与不济的命运抗争,从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治,居太行之巅,“与天为党”,古称“上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这里流传着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曾经女娃愤而化鸟的发鸠山,看看曾经的精卫湖,如今变成什么模样?
神话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喜欢到羊头山东边的海边游泳玩耍。一天,她正在海边游玩,突然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女娃被卷入海中,溺水身亡。炎帝带着子民们把女娃打捞上来,葬在了发鸠山上。
发鸠山是长子县一座富有灵性的山。一天,忽然从山林中飞出了一只鸟,白喙红爪,羽毛美丽。它在空中盘旋着,嘴里不停地叫着:“精卫、精卫……”人们就叫它“精卫鸟”。
精卫鸟每天从发鸠山向东飞,嘴里衔着东西,有时是柘木枝,有时是小石块,很长时间后飞回来,嘴里却是空的。后来有人在东海看到过精卫鸟,只见它飞到海面上空,把嘴一松,等柘木、石块落入海中就立即原路飞回,不做丝毫停留,嘴里不停地叫着 “精卫、精卫……”渐渐消失在天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如是。
后来,人们明白了:精卫鸟不是别人,她正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这个柔弱的小姑娘,痛恨夺去她生命的大海,更不想让大海夺去更多人的生命,便不辞辛苦,每天从发鸠山衔着木石,飞越千里,要填平凶残的大海。
炎帝听闻此事后,为小女儿自豪,当发鸠山上下起潇潇暮雨的时候,他独自登顶,凝望山林,长歌当哭: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后代子孙兮,矢志不渝!愿民族昌盛兮,永以为荣!
人们传颂着炎帝的歌谣,也传颂着精卫的故事,形成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神话传说,这就是“精卫填海”。
悲壮之美震撼心灵
发鸠山亦名 “鹿谷山”“发苞山”“廉山”,因精卫鸟从此山出发衔石填海而得名。其位于长子县西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峰峦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景色奇特。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里修筑庙宇。主峰稍南有无风台,这里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如仙境一般。
发鸠山东山脚下的清泉,是浊漳河的源头。古时建有“泉神庙”,后改为 “灵湫庙”。传说是神农炎帝为纪念女儿女娃所建。庙宇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筑。
在发鸠山的脚下有一个景观,称“浊源泻碧”,河水从山脚下流出,一片碧绿,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当游人夜宿灵湫庙静夜时,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妙不可言。发鸠山上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小鸟精卫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伟大,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昔日湖泊华丽蜕变
精卫湖位于长子县西南部,北临长治—临汾一级公路,横贯湖区的吕村—南陈县级公路与长临公路相接,交通便利。
精卫湖西衔巍巍发鸠山,东接滔滔漳河水,湖光山色、碧水蓝天、风光秀美、空气清新,是避暑、垂钓、游玩、休闲、娱乐的极佳圣地,是上党的西湖、丹地的洞庭。这片明净的湖水,让游客体会到了南方水乡的惬意和温馨。它与县城文庙、仙翁山树化石、崇庆寺白松坡景区,都为山西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景区。2019年,精卫湖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种,总面积358.96公顷,湿地面积298.31公顷,湿地率83.10%。
近年来,随着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加大保护力度,通过禁止垂钓、清理淤滞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水质,湖区的野生鸟类的数量不断增加,生态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
每年冬季,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鸬鹚、斑嘴鸭、林鹬等沿着洁净的水面自由游玩,形成初冬下的别致风景。数只鸬鹚、林鹬、斑嘴鸭在宽阔的水面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冬意,不时引来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观光嬉逗。
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今年4月,中国·长子仙翁山梨花文化旅游节如期举办,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来此赏漫山花海、品乡土风情。作为长子县以文旅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活动充分展示了该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成果,打造出又一张具有长子特色的文旅新名片。
长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年来,该县立足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A级景区为支撑、旅游集散地为中心,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相互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今年,该县制定出台了 《长子县2023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吹响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的号角,进一步明确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做深做强文旅融合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长子县将重点梳理非遗资源,扶持培育非遗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非遗小镇、非遗旅游景区,推动非遗与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聚焦大健康、大文旅、大康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养生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特色村、特色民宿,为打造全省生态康养集聚区奠定基础。找准乡村振兴“文化纽带”和“经济纽带”的融合点,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乡村休闲游活力,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