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学子义诊科普保健康
本报记者 郭丽菲
8月16日,一辆满载山西中医药大学志愿服务队和价值十几万元药品的大巴车驶入临汾市大宁县。这支由10名老师带队、50名学生组成的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了义诊、带教、中医药文化资源调研以及寻访基层好医生等社会实践活动,为那里的村民送去美好的希望。
这只是该校社会实践的一个缩影。今年暑假,山西中医药大学组织成立了50余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奔赴我省各地开展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义诊温暖众乡亲
次日早上,志愿服务队分成十多支医疗小分队,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的带领下奔赴大宁县各村,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省城专家每年都会来县城义诊,但到村里来还是第一次。”村民生怕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一大早就在村卫生室门口排起了长队。
“你睡眠不好,心肺功能也不好,上楼梯喘气,出汗多,不能干重体力活。我先给你拿点药,不用掏钱,但建议你有机会去做一个心电图,进一步检查一下。”志愿者赵伯翰一边把脉一边准确说出患者的症状,令患者和家属啧啧称奇。把脉、问诊、开处方、免费赠药、艾灸、推拿、扎针,每个医疗小分队都忙碌而有序,前来看诊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一天的义诊接近尾声,一名老人一直等在队伍末尾,想邀请专家和志愿者为其行动不便的老伴上门看病。
来到老人家中,国医堂的专家孙福阳一边号脉开方,一边指导志愿者对老人的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结束后,老人的脸色明显红润起来。随后,志愿者为老人留下一些常用药品后,乘坐大巴车返回住地。
寻访基层好医生
贺星龙从医学院毕业时才20多岁,风华正茂的他选择了最爱的家乡,在村卫生室一干就是20多年,靠一辆摩托车跑遍20多个村落,村民们亲切地称他“摩托医生”。
今年,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积极响应团省委组织开展的“寻访基层好医生”活动,数次到贺星龙所在的卫生室,与贺星龙一起为百姓义诊、赠药。同时,结合村民胃病和风湿病多发的特点,志愿者队长马一力和贺星龙一起在村卫生室建设了中医阁,便于在大宁县长效化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还为贺星龙提供了医疗器械、艾绒等物资,并组织专家常态化回村义诊带教,并为村民建立了电子化病历档案,提供远程问诊和转诊服务。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仅授人以鱼,帮助村民、带教村医,还授人以渔,常态化共建模式非常接地气,对于村民和村医都太适用了。”贺星龙反复表达着感激的心情。
科技助农促振兴
在大宁县岭上村,志愿者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中药材资源普查,发现岭上村的中医药资源非常丰富,沿着路边发现的中草药就有12种,山上的中草药有21种,黄河岸边有中草药13种,还有类似于蝎子的动物类药以及未统计的矿物类药等。通过实地考察、分类及辨别,汇总中药材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等信息,为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助推剂。
其间,村民积极与专家老师们交流,不断询问艾草的辨别、种植条件等,老师和同学们根据岭上村目前中药材加工生产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艾草产业链简单易操作,是一条很好的致富路,但艾草与水蒿混合生长,不利于采摘,可以选出艾草苗单独种植,或者利用套种技术,在桃树下种艾草,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提高收益。
磨练意志长才干
“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对乡村医疗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束实践活动后,志愿者贺心雨回顾这次实践经历时感悟颇多,“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善良、热情的人。贺医生的奉献精神和朴素人品让我深受启发,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专业知识和热情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者郝京京也有同样的体会,他表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次“三下乡”经历让他学有所用,对中医的热爱更进了一步。
此次实践活动中,山西中医药大学在大宁县设立了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带领振东制药、黄河中药、庆春生等制药企业共同为当地百姓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药品。
山西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武艺表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队员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投身社会实践,开眼界、学本领、长才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风采和活力。未来,学校会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更好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